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综合地貌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1-4题。
1. 最能直观反映三大自然区自然地理特征差异的要素是( )
A.气候和地貌 B.植被和土壤 C.水文和植被 D.气候和土壤
2.有关东部季风区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年降水量大于800mm
C.以季风气候为主,植被均为森林 D.河流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3.与青藏高原区“高寒”特征无关的事项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D.人口稀少,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4.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植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东部季风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天然植被已极少存在
D.青藏高寒区海拔高,面积广,天然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一般情况下,该省区的河流( )
A.只有春汛 B.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C.只有秋汛 D.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6.该省开垦的耕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
A.37.5% B.20.2% C.30.3% D.50.5%
7.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9.防止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3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11.M、H两地所在国家( )
A.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图4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中,对地表
保护程度的高低是( )
A.丙>甲>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13.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我国东北平原、江南丘陵
和珠江三角洲三地,则甲、乙、丙的正确排序是( )
A.江南丘陵、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
D.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
读图5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4—18题。
14.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15.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
C.平朔煤矿 D.金昌镍矿
16.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17.经过①地区的铁路名称是( )
A.包兰线 B.陇海线 C.湘黔线 D.兰新线
18.途中河流②是 ( )
A.渭河 B.汾河 C.汉江 D.嘉陵江
下图6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四条河流的入海口四周,读图判定19—21题。
19.这四条河流的名称依次是( )
A.尼罗河、幼发拉底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B.尼罗河、印度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C.幼发拉底河、恒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D.尼罗河、印度河、密西西比河、珠江
20.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候特点相似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21.下面的数据中,最接近甲、乙两地实际距离的是 ( )
A. 2220千米 B. 1930千米 C. 1110千米 D. 28940千米
读图7,回答22-25题。
2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是( )
A.花生、甘蔗 B.大豆、花卉 C.棉花、水稻 D.甜菜、大豆
24.图中①--④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 ( )
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25.图中数码所在位置,属于同一种温度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8,回答26—28题。
26.“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27.“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28.图中②铁路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29.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农业特色依次是( )
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浇灌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浇灌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浇灌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浇灌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30.下列优势农产品与其优势产区搭配不合理的是 ( )
A.春小麦——黄淮海平原 B.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
C.棉花——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D.油菜——长江流域
图9是某引水工程示意圈,据图回答31-33题。
31.图示区域中的引水工程是( )
A.引黄济青 B.引黄入晋
C.引滦入津 D.引滦入唐
32.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是( )
A.竹楼 B.水田 C.窑洞 D.蒙古包
33.图中河流支流沿岸谷地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河流的沉积作用 B.河流的侵蚀作用
C.断裂下沉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34.我国水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流分别是( )
A.长江、长江 B.长江、珠江
C.黑龙江、长江 D.长江、淮河
图10为某地区的河流、湖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5—36题。
35. 图示区域为( )
A. 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一外流河 B.天山——伊犁河——内流河
C. 阿尔泰山——塔里木河——外流河 D.天山——塔里木河—一内流河
36.在图示区域( )
A.木材资源贫乏 B.羊毛资源丰富 C.适宜种植冬小麦 D. 养三河牛、三河马
读图11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37—38题。
37.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
C、该山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位于1月、7月气温最低的地方
D、A坡是迎风坡的可能性大于B坡
38.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暖和降水状况判定,B坡的山麓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己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图12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39—40题。
39.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
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
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40.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
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
多的是( )
A.AB B.CD C.DE D.AE
二.综合题:(共50分)
41.读图13某区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2分)
(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1分)
(3)甲图中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5)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2.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7分)
(1)城市A所在省的简称为 ,从城市的地域形态上看该城市属于条带式,试简要
分析原因。(5分)
(2)B湖是 ,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4分)
(3)C处是享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等多种称号的 ,试分
析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不足。(5分)
(4)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闻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3分)
43.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某岛屿,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24分)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序。(2分)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近年来,乙地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5分)
(5)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区域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2分)
(6)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是什么?在秋末冬初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试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