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34.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35.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36.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下图为“四类地区主导产业变化示意图”,①表示纺织工业。读图回答37-38题。 37.四类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是 A.I地 B.Ⅱ地 C.Ⅲ地 D.Ⅳ地 38.制约我国①一②一③一④过程的最要害因素是 A.资金贫乏 B.技术创新 c.资源调配 D.市场潜力 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回答39-40题。
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多沙尘天气 B.该山地处于旅游旺季 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下面两题。 4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 ②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 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① 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44.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类型相同的是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 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 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
![]() 45.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D.位于高山背风气流下沉区 46.库鲁为世界优良航天发射基地,其不利条件是 A.所处纬度较低 B.天气现象多变 C.人口密度小 D.临近海洋
47.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8.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四周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最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回答49-51题。 49.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C.气候类型 D.土壤类型 50.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1.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回答52—54题。 52.该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属于 A.集中式 B.组团式 C.条带式 D.放射式 53.该城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A.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 B.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C.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D.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54.假如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55.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口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蕴藏的资源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56.读图分析造成希腊这次森林大火的主一要气候原因是 A.季风→干热 B.西风→大风 C.信风→大风 D.副高→干旱 57.B处有一座年轻的火山岛,该岛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8.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59.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60.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二、综合题(共60分)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3)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2分) (4)简要分析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分) 6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区
| 东北三省
| 2003年经济 总量(万亿元)
| 23798
| 11335
| 13094
| 12957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2002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2003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
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
整方向是 。(4分)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 ,
② 。(2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 ;② 。(2分)
(4)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1分)
简要分析T5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地的空间变化趋向及其形成原因。
趋向: (2分)
原因: 。(2分)
|
|
|
(1)判定上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A 岛,B 铁路。(2分)
(2)上图中港口群建设的共同区位是 。上海和南京均为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但两者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港的吞吐量远远超过南京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试分析上海港优于南京港的区位条件。(5分)
(3)下图反映了太湖水域水质状况的分布规律是 。
为了改善太湖流域的“水质型缺水”现状,从2002年起实施了实施“引江济太”调水工程,试分析这一工程在改善太湖流域水质状况所起到的主要作用。(3分)
64.根据图和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低,农作物生长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
材料二: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东北农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黑土是其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1)简述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原因。黄淮海地区也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当地治理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什么? (3分)
(2)简要说明东北地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3分)
(3)分析回答制约我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3分)
6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2分)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难是 ,并简述其发生过程。(5分)
(4)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3分)
地理测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二、综合题
|
A地
。(2分)
B地
。(3分)
(2)C地
;(3分)D地
。(3分)
(3) 。(2分)
(4)①地 。
②地 。(2分)
62.(1) ; ;(4分)
(2) ; ;(2分)
(3) ; ;(2分)
(4) 。(1分)
;(2分)
。(2分)
63. (1) ;(1分) (1分)
(2) ;(2分)
(3分)
(3) ;(1分)
(2分)
64.(1)
。(2分)
。(1分)
(2)
。(3分)
(3) ;其原因是
。(3分)
65.(1) 。(2分)
(2) 。(2分)
(3) (1分);
。(4分)
(4) (1分); (1分), (1分)。
地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CCDB ADBAB 11-20:CBBBB DDABD 21-30:DADBC BCBBD
31-40:BBCAD CABAA 41-50:ABABA BDBAC 51-60:ABABD DDBBD
二、综合题
|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特征,冬暖夏凉,降水丰富;(3分)D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影响,暖和湿润。(3分)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行,航程较短。(2分)
(4)①地为寒、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②地为上升流海区,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2分)
62.(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4分)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2分)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分)
(4)城市中心工业规模时间变化过程是小——大——小。(1分)
工业由城市中心向四周及更远的地区分散迁移并得到发展;(2分)城市中心地价太高,环境压力大(环境污染加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分)
63. (1)崇明(1分) 沪杭(1分);
(2)水域较深(停泊条件较好)(或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2分) 上海港位于河口,可以直接实施江海联运,对外联系更便捷;(1分)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大,且四周地区经济实力强(2分)(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3)东、南部水质优于西、北部(1分) 将长江水引入太湖,加快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缩短太湖换水周期,改善太湖水环境(2分)(答得合理酌情给分)
64.(1)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地形,植被破坏严重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鱼塘一台田模式。(3分)
(2)防止黑土的冲刷;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3分)
(3)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受热量因素制约,其原因是该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严寒漫长、积温低;生长期短等。(3分)
65.(1)地势较低,气温较高。(2分)(2)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易形成降雪天气。(2分) (3)凌汛(1分);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轻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4分。假如从不同季节分开回答,每个给2分)(4)浇灌水源(1分);土地荒漠化(1分),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