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玲 人大附中高级教师
一、通过新课程理念,关注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
1、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考变化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综合能力)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高考地理命题可能会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学科综合能力(读图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地理评价能力等)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需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1)考纲、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是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低要求。考纲是源于课标,而高于课标。教材是完成课标学习的素材,复习时不应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而应通过对教材案例的深入剖析,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地理基本原理,并达到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地理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地理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
(3)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课标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过程的描述与简单预测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地理问题的阐述与表达能力
(4)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其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根据高考重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通过整合知识,提高对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1、主干知识的特点与内容
核心知识——重点讲解、重点落实
形成性知识——了解过程、注重理解
2、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归纳
■系统性——列表对比归纳,如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比较归纳。
■层次性——知识要点归纳,如区域知识要点结构归纳
■逻辑性——因果关系归纳,如地质作用与地貌因果关系归纳
■规律性——分布规律归纳,如气候、自然带、洋流等分布规律的图形归纳
■方法性——技能方法归纳,如各类地理计算方法归纳
三、通过发散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依据知识的联系性进行发散:无论是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或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以及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抓住了这些联系的脉络,就抓住了知识迁移的思路。
依据知识的规律性进行发散:许多地理现象的分布、形成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依据其规律性可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依据知识的相似性进行发散:地理新课标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强调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近年高考地理试题也引导考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考查考生分析、判断或解决问题能力。回答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有很多是根据知识的相似性进行发散来完成的。
■依据知识的差异性进行发散: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和相似性的同时,又存在着显著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知识发散与迁移,也是提高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地理原理的迁移与运用
■地理能力的迁移与运用
■热点问题的迁移与运用
四、通过针对训练,提高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
1.地理图像分析能力训练:通过图像分析能力训练要达到以下几方面能力的提升:
①获取图像信息能力:即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常见图例和注记等。看懂图形反映的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变化等。
②再现地理事物能力:如区域地理分布图要达到能在经纬网或空白地图上再现重要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又如对光照局部图、变形图具有还原能力。
③分析运用地图能力:即从地图中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地理图形分析能力提高的主要方法:
①读图:掌握各类图形的读图方法;
②填图:在空白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
③记忆:记忆重要的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等;
④绘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等;
⑤描述:描述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原理等;
⑥分析:分析影响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因或影响因素
3.地理数据的分析与解析:数据资料分析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①构成特点:说明种类、百分比、比重(包括计算);
②数量特点:数量大小、多少(注意最有代表性数值)、排序等;
③变化特征:数量及构成特点的增长、降低的趋势或曲折变化趋势;
④相互关系: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⑤形成的原因:通常采用主导因素分析法或综合因素分析法;
⑥影响与后果: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答思路。
五、通过归纳思路,提高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
1、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审题方面: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答题方面:
①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不熟练,印象模糊,不能准确答题。
②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有效答题率不高。
③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规律进行科学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
④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和层次不明确。
⑤缺乏全面、辩证分析,缺乏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⑥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精练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关键词错别字多。
2.提高审题与析题的有效性
●审题的严谨性
●读图的全面性
●图文的关联性
●设问的针对性
3.训练解题与答题的规范性
●选择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①排除错误分析法
②主导因素分析法
③因果关系分析法
④限定条件分析法
⑤变化过程分析法
⑥逻辑推理分析法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1)基本要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2)规范解题
①析题要求:
把握设问中心,明确回答方向;
区别重要概念,审清问题含义;
全面提取信息,完善解题条件。
②解答要求:
针对设问,组织答案
运用原理,举一反三
善用材料,巧做迁移
知识综合,分析全面
③答题思路:
地理特征描述
地理成因分析
地理区位选择
地理规律概括
地理问题评价
地理措施列举
④表述要求:
条理性:条理层次分明,分析准确到位
逻辑性:因果关系对应,逻辑推理自然
简洁性:文字简洁明确,答题要点了然
具体性:具体分析问题,切忌泛泛而谈
准确性:运用地理术语,表述严谨规范
⑤答题要领
■贴近问题——答案具体,有针对性
■条理清晰——按点答题,层次分明
■思维全面——发散思维,分析辩证
■逻辑完整——因果关系,互相衔接
■突出重点——围绕中心,剖析重点
■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文字精炼
■表述规范——运用术语,表达规范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