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恒 >> 正文

 

“我必须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奋斗”——电影《集结号》编剧刘恒访谈

一出来,许多类似的人和事出现在媒体上,印证了艺术虚构独特而强大的预见性和真实性。太原曾经发现了几十份遗失的烈士阵亡通知书,照上面那位的说法,似乎把它们扔进信筒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有些声音认为谷子地的遭遇不典型。但是,我曾在资料中看到记载,解放初期,某支一万多人的部队,先后有两万多人找上门来,有失踪战士的家属,有失踪者本人,有冒充的人,还有因病因伤因逃跑因被俘等各种原因而脱离部队的人。这些身份真真假假的人把部队弄得完全瘫痪了,不得不把他们劝回各自家乡,由当地的政府部门负责甄别处理。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人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不可能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承认。总之,牺牲以新的形式再一次登场了。
  记者:有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关“不可靠”的短信之类,会不会给你今后的写作造成某种负担或压力?
  刘恒:以宽容的态度来看,我觉得它们体现了民间智慧,也体现了某种司空见惯的片面性。在一个大众思维被广告思维支配的时代,偷换概念以偏概全以及把相对性弄成绝对性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可以被不加怀疑地接受。看到广告把某个化妆品和美女弄在一起,马上掏钱包买来涂抹,我们不能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吧?享受物质消费可以被三言两语牵着鼻子走,用来享受文化和思想就过于图省事了。有时候,面对一个极度自以为是的人,我们完全不能指望他会获得自以为非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要求自己——在是的时候自以为是,在非的时候自以为非。只有保持这种平衡,我们才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避免被拖入信息的垃圾场,还能默默地源源不断地写出好作品。
  记者:有人认为《集结号》揭示的战争过于残酷过于写实,缺少浪漫主义色彩。
  刘恒:如果把死亡游戏化或者浪漫化,小孩子都能接受,好玩儿啊。但是,真实的死亡造成的感觉必定是恐惧和荒谬。真正的英雄和英雄主义,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否则,那些接受了美好的承诺和预约的辉煌之后才肯英雄一把的人,上了战场肯定是最先崩溃的人。我阅读了大量战斗日记和资料,战争的残酷性触目惊心。淮海战役中,几支部队同时攻击敌军阵地,一直攻不下来就下令撤退了。但是,有个副师长带着突击营打得非常漂亮,竟然攻到了敌人的核心阵地,根本无法接到撤退命令,结果全体阵亡。这是什么逻辑?这就是战争的偶然性的逻辑!我当过兵,在我的心目中,这位副师长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所有军中勇士的一个缩影。我们经常打比方,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在无菌的环境中长大,一旦进入社会遇到病菌,很容易夭折。我们必须直面战争的残酷性,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喜欢战争,但是战争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而消亡。思索战争的意义,描绘人在战争中的各种选择以及他们的身心状态,是我的艺术目的之一。
  创作的时候才觉得生命最有价值
  记者:影片表达了一个“每一个英雄都是值得被记住的”,反向思维,就是总有些英雄是被忘记的。比如电影,似乎风光的总是导演和演员,作为极重要因素的编剧更多的时候很少被提及。
  刘恒:看过电影的人,一定还记得里边的主要情节。那些牺牲之后迷失在窑坑里的九连战士,他们的默默无闻乃是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隐喻。世界上到处是默默无闻的人,有些人注定要被埋没,这是生活的常态。在电影界,编剧很少被人提及,原著被人提及了吗?摄影师被大众提及了吗?我考察三大战役,最出彩的是毛泽东指挥战斗的电报,背后那些天才的参谋人员,有谁知道呢?有谁真对他们感兴趣呢?前几天读到一篇回忆淮海战役的文章,作者所在的连队一边挖战壕,一边在战壕后面挖墓坑,准备随时掩埋牺牲者。那些战士准备把自己埋进去或者真的就埋进去了,而且被人遗忘了,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的命运促成了我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我的一部分生命埋在我的剧本的文字里面,银幕上的电影就是它的墓碑,我找不到比这更贴切更优雅的祭奠方式了。
  记者:小说通常被认为是纯文学,电影却被当成大众艺术。您作为著名的小说家,对于编剧这个行当,觉得有什么尴尬之处?您自己是如何把握这种关系的?
  刘恒:这个问题太复杂,说不清楚。世上的事情,通常是酸甜苦辣掺在一起,编剧这个职业也不例外。在写作界,某些品种通常被人瞧不起,哪个高级哪个不高级是有说法的,有点儿像种族主义的翻版。眼光放远一些,你会发现人类的所有事情都是这个德行。比如价值观,有人就认准了我的好你的不好,是这样吗?这跟雅利安种族是最优秀的种族的谬论,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思维的简单化,单单受教育并不能避免这种简单化。比如有人强调原创,就认为改编的剧本不值钱。这就好比说,种麦子最地道,拿面粉烙饼就差点儿意思,拿烙饼做炒饼就更差劲了。是这样吗?总之,你要做编剧,你就得忍受别人包括外行们的选择和评价。剧本拿出来,你得根据各种准确的、不准确的意见修改。电影拍出来一卖票,有多少意见也累不着导演一根毫毛。这就是区别。换个说法,编剧有一线完善的机会,导演则是一锤子买卖,东西拿到电影院就听天由命了。关键是要问自己,你爱不爱这个事业?你爱,也愿意做,就想办法做好它,让它首先对得起你自己就行了。
  记者:都说现在是个信息时代,也是传媒霸权的时代,而您似乎对与传媒的交流非常审慎。
  刘恒:我害怕信息被扭曲,也不想招人讨厌。我常在想,作为创作者,什么时刻才是生命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在掌声和鲜花里面,不是在面对观众侃侃而谈的时候——这些状态都可以轻易被人替代。惟独坐在写字桌前,没有任何人能替代你完成必须由你来完成的任务!尤其当写作遇到困境的时候,你不得不头撞南墙苦苦思索,不得不咬牙背水一战。这才是生命最有价值的时刻,也是我最伤感同时也最幸福的时刻。机不可失,我必须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奋斗,做我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恒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我必须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奋斗”——电影《集结号》编剧刘恒访谈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