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出了乱子, 再被任命为钦差大臣
他自从被拉下鸦片战争的舞台以来,本来就认为不会再第二次出头露面。他在新疆时期所刻的一方图章上,刻有“宠辱皆忘”四个字。年岁已经六十多了,数年前不觉得怎样的病,现感到吃不消了。特别是他十四岁订婚、二十岁时迎娶的夫人先他去世,给他的精神上带来很大的打击。这发生在他任云贵总督的期间。夫人姓郑,名淑卿,是一位很能干的妇女。
夫人去世的第二年(1849),他一再提出的因病引退要求获得批准。这一年他离开昆明,在南昌的百花洲疗养,第二年三月回到故乡福州。可是,回乡后不久,道光皇帝死去的消息也传到了福建边地。
新皇帝决定起用鸦片战争的英雄林则徐,大概是想任命他为军机大臣。林则徐以有病为理由,辞退上京。据福建巡抚的奏折,他的情况是这样:“林则徐患疝气,稍微疲劳,立即发作。发作时,两腿异常疼胀,不能跪拜,有时甚至不能起床……面容憔悴,但言语精神尚健爽。”
他有三个儿子。另外,女儿普晴的丈夫沈葆桢也是个罕见的人才。去年在湘江上交谈过的左宗棠,看来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林则徐一想起这些年轻人,就感到“我不必再出马了!”
福建的高级官员访问这位老前辈时,总是恭维他说:“国家还需要林公的才能。”
对待这样的恭维话,林则徐总是这么回答说:“如果真的还需要我的话,那就说明国家已处于可叹的状态。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 不会有!因为那可是严重的问题啊!”
岂料竟发生了这样严重的问题。传来了“上帝会”会员在广西省发起叛乱的消息,其首领叫洪秀全。
“广西出了乱子。”
地方的士绅竟然不畏困难来直接陈诉,广西叛乱的规模大概相当大。在这样的时候,皇帝就要选择可以委以全权的人物,授与他“钦差大臣”的关防。所谓关防,就是印章,盖有这种印章的文件,几乎具有与诏敕同等的效力。
新皇帝咸丰这时又想起了林则徐:“听说林则徐在福州城内。福州去广西近,而且镇压大叛乱最需要象鸦片战争时那样果敢的态度,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这次的钦差大臣的了。”
身患宿疾的六十六岁的林则徐,就这样在相隔十年之后又再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
广西之乱很快就发展成为太平天国的大乱,而林则徐最初接到的情报却说是“本地人与客家在广西对抗”。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是客家。本地人也好,客家也好,都是汉族,差别只是谁先迁居到现在的居住地。
林则徐解决过的事件,在甘肃涉及到蒙古族和土耳其族,在云南关系到回教徒。跟这些事件相比,这次看起来问题更简单。
“最后一次为国家效力吧!”林则徐这么想,决定接受这次大任。
曾给洪秀全写“劝降书” 属误传
道光三十年十月,林则徐越过福建省境,进入广东省。路上他患了严重的痢疾,也可能是赤痢。痢疾严重地消耗了他久病初愈的体力,当时他已六十六岁。
十月十九日(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他在潮州去世。潮州的市民哀悼这位著名的鸦片战争的英雄,据说“罢市巷哭”——人们关闭了店铺,穿上丧服,每天有数千人去烧香叩拜。
林则徐恐怕一直到临死之前仍充满着信心,认为自己一去就可以解决广西的纠纷。最多只不过认为是造反者把基督教这个外国的宗教当做统一的纽带。
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年,林则徐可以说是吃了禁果的人,他已经不是在虎门岸边销毁大量鸦片时那样容易理解的英雄了。难以理解的林则徐这个人物,也许能通过他对太平天国的态度而抓住一些有助理解的线索。可是,他未到广西就死了,变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英国林得奈在其著作《太平天国》中谈到这样一件事:林则徐先给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送去一封劝降书,洪秀全复书的内容充满了激烈的反清论调。林则徐受到刺激,终于一病不起。
这是不可能有的事。林则徐十月初才接到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敕命,不管怎么迅速,也不可能这么快同广西的造反者之间打交道。而且洪秀全在金田举兵起义是十二月初十,这时林则徐已死。这一天是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他开始称王。可以认为,在此以后才正式发表文件。所谓洪秀全的复信,如不是伪作,就是后来的“诏书”误传。
误传的动机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清朝的忠臣林则徐把“国朝”视为神圣。当有人把这个“国朝”说成是:“异族入主中夏,恃强兵武力,窃我宝器,攘我河山,据我政府……”那么他将作何反应呢 这是谁都想知道的。于是就这个谁都想知道的问题,编造了一个若有其事、假托的故事。
但人们还想知道另一个问题:如果林则徐当时没有死,还活了几年,作为追剿太平天国的钦差大臣而活跃的话,那将会是……
一般人都认为林则徐在潮州死去,对他是幸福。鸦片战争是英国这个外国的侵略,同英国作战的他被视为民族英雄。
太平天国是被压迫的阶级发起的革命运动,而且它还高呼打倒异族(满族)的统治。镇压这次革命的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不得不在历史上留下“汉奸”的污名(编注:曾李左因为剿灭太平天国留下污名?哪里来的说法)。林则徐如不在潮州死去,恐怕也会依附统治者的一边,被列入镇压革命的人物之一。
有种奇异的吸引力, 道光皇帝也对他心悦诚服
考察鸦片战争的经过,有一个重大的因素,我们稍一疏忽就会略过。在那次战争中,清朝方面是否善战,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起码广州的首脑们彼此没有反目,而是齐心协力,这是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的。
这么说,也许有人会反驳:“不反目、齐心协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可是,清朝的制度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在它的高级官僚制度中贯穿着一条“相互监视”的粗线。
在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派赴广州时,两广总督是邓廷桢,广东巡抚是怡良,广东海关监督是豫厚庵,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广州的这些首脑们终于做到了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如果认为齐心协力是理所当然的,那就会忽略过这个重要的因素。
在广州的这些首脑们当中,巡抚和海关监督是满族,邓廷桢一度曾经赞成过禁鸦片的意见。这些想法各异的大官们起码没有互相反目,应该说是近似奇迹。
很早以前,中国拍摄过一部电影《林则徐》。在这部影片中,豫厚庵是作为同林则徐对立的投降派的首领出现的。可是,在林则徐被贬谪离开广州时,曾把行李寄存在豫厚庵处,在此以前也经常以诗喝和,这说明他们不但没有反目,而且关系很不错。后来《林则徐》电影脚本出版,其附录中记述了电影拍制的过程。读了这个附录,其中果然谈到因为找不出同“好人”林则徐相对立的突出的“坏人”,所以硬把豫厚庵拉来充当。
在鸦片战争的前半期,广州的首脑们之所以没有相互反目,据我的推测,恐怕是归功于林则徐这个“人物”。
他似乎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包括道光皇帝在内,凡是见到他的人,好像一下子就对他心悦诚服。邓廷桢把他看做是终身的知心朋友,他被流放到新疆后,当地的官员们也都成了林则徐的崇拜者,因此在流放生活中仍受到宾客般的待遇。
他为人诚实无私,但不死板生硬,他有着诗人的心地和永不枯竭的风趣。
有他在世, 洪秀全起跑不会太顺利
林则徐死后不久,率援军赶来的前云贵提督张必禄也在广西的浔州病死,也有人说是战死。张必禄是老将,是士卒出身的身历百战的勇士,这时已经七十四岁。也许是为了防止反目才任命了这样的老将,可是,事与愿违,张必禄死了。朝廷任命前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来接替林则徐。广西巡抚革了职,任命周天爵来接任。
过年是咸丰元年(一八五一)。钦差大臣李星沅与两广总督徐广缙早就开始反目,广西巡抚周天爵站在徐广缙的一边。广西的军司令官——提督向荣和巡抚周天爵不睦,而且由湖南派来的军队不服从向荣的儿子继雄的命令,在战斗中消极怠工,企图把战败的责任推给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向荣忍无可忍,用四川兵代替了湖南兵。
向荣是四川人,他只有军权,军粮和辎重要由地方长官调拨,跟向荣不睦的周天爵及其后台总督徐广缙,用断绝粮草来整军队。钦差大臣李星沅的处境更是非常困难。最后他向北京哀求:请特别任命另一位“总统将军”。
北京的皇帝派出了大学士赛尚阿,但严厉地谕示李星沅、周天爵、向荣三人说:另特派一人,但你们不能因此而旁观。李星沅给向荣写信建议,要“异姓同心,无分彼此,和衷共济”。意思说,不要建立派阀,让咱们和好合作吧。
赛尚阿到达之前,李星沅在广西的武宣病死。北京任命赛尚阿为接任的钦差人臣。
正因为是这样的状况,太平天国才能在起跑时狠劲地冲跑了一下。林则徐如果不在潮州死去,进入广西后还能活几年,也许在首脑们中间就不会发生反目,因而洪秀全等人的起跑也可能不那么顺利。当然,林则徐的人品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巨大潮流。
林则徐始终是鸦片战争的英雄,他作为一个后人的崇拜者,恐怕要感谢命运安排他跟太平天国只发生这么一点关系。 (本文来源:新闻午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