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梁晓声
|
作在看的时候,仍然可以感到作家的精彩与大气。并会对这个作家肃然起敬的。虽然心存一丝遗憾,依然会对这个作家保持有一些好感的。 可现在事实的真相是梁晓声并没有封笔,还在写,也就是说,他还在写小说,写了三十多年了还在写,这份精力让人钦佩。但是作品呢?作家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的,梁晓声五十多岁了,他的年龄老了,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梁晓声的文学作品也老了。 说梁晓声江朗才尽的大有人在,不是我一个,网上说这话的有十几打,一大堆,读者也有同样的感觉。 让我们来看一看梁晓声后期在作些什么,前不久他出了一本书叫《尾巴》,是小说集,收有《黑纽扣》《冰坝》《一只风筝的一生》等,还有一个新长篇《红晕》,也是先在杂志上发表后来出了单行本,梁晓声是大作家,作品问世,无论是杂志方面还是出版社方面都十分重视,以重点推荐的形式推出,书全是精装版的,外观豪华,装帧美丽,力求在封面与内页上显示出此书的与众不同,显示梁大作家的威风与名气。可是许多人看了这些作品,都很失望,他的许多作品很平庸甚至差劲,一些作品连一些业余作者的水平也不如,让人大跌眼镜。 平庸的作品不少,更可怕的是还有许多胡写瞎编的凑数之作,勉强连缀成文,收集成书,就是一本小说集。打着“梁晓声”的名号出现在图书市场,一些读者带着对梁晓声的崇拜与渴望来购买,可是拿到家一看,看不了几页就连呼上当,这就是在中国极有名气的大作家梁晓声的书?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明白为什么一些名家的作品其实并不精彩,甚至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缺点与毛病,这些毛病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不应该犯的!大家想不通为什么名家会有这么垃圾的作品?如果这样的作品传到国外,这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水平与国情是多么大的影响啊!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前卫的女孩在书店买了一本梁晓声的书,倚在门边带着希望与喜悦读了起来,看了不到三分种,就皱起眉头,合上书,叫道:“什么玩意!现在的作家怎么都这德性!”想要退书,犹豫了一下,退出书店外,将书塞进垃圾桶。 拿梁晓声的作品来说,《大鸟》是一个中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同学的经历,开始两页还可以,有梁氏一惯的干净利索,三页以后就开始胡写,仗着对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不过脑子的硬写下去,除了无聊的对话就是生硬的描写,怎么读怎么别扭。最后文章笔锋一转,告诉大家这一切包括所有的情节都是一个梦,不是真实的经历,是虚假的幻境,这么一说,文章中的所有不符合逻辑的事全是应该的,可以接受的。梁大作家,你是聪明,可是是不是将聪明用错地方了?你要在小说中再用心一点,也不会这么差劲。 还有一个小说叫《一只风筝的一生》,许多人看了,认为立意不错,可是不像小说,有点像新闻报道,只能说比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讲究一些罢了。小说讲了一只风筝怎么由一只竹节变成一只风筝,再变成新闻,再变成电视中的情节,最后引出一些官司。写法很冷静,有梁氏一向的沉稳,沉稳中见功底。没有太多情节的起伏与变化,只有呆板的几个面画的侧面描写,甚至连一些细节也没有,只有生硬的描写。这是小说?这是文字连缀!只能说比小学刚学会写字的儿童稍强一点,没有出现错别字,连初中一些作文水平稍有点修为的学生的作文作品也不如。这么说似乎有点过分,可是原文给我的感觉真的如此!成了名的作家总在超越自己,总在突破自己,总在创新,给读者更新的艺术效果,可是,应该站在自己过去的艺术起点上,只进不退,并且一点点向上冲。可是梁晓声的表现却让人感到作者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后退。并且是在以快门的速度跌跌撞撞向阶梯下扎,动作难看,姿势不雅。《一只风筝的一生》发表了,后来又被选择出了书,又听说还获了奖,不知道当梁晓声拿到奖金时,心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无怪乎现在的一些有个性的作家不再相信并且参与一些文学奖项,其中原委,不言自明。 还有小说《冰坝》《黑纽扣》等,连主打的头题《尾巴》也是一篇弱智胡写之作,其他的一篇比一篇差,和一些同时代的实力派作家比起来差距一眼可见。甚至连一些刚踏入文坛的一些新人的力作也不如。一些新起的写手努力写作,用自己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地位,为写作的主题担心,为风格操心,为发表担心,因为现在的杂志都偏重名家,新人是很难上的,新人发表文章就像演员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胜于上青天。可是梁晓声却以大腕名家的身份一篇又一篇的发表小说,一期一期的占有杂志的大量版面,使许多新人没有机会发表。这多么不公平!有一个叫梁晓声的“作家”戳着,让人感觉到作家挺难的。梁晓声也是大段大段的发挥,几页几页的写,力求写好,可是就是成不了真正的艺术!有的小说,质量差得令人发指!成了地地道道的文字垃圾! 听人说有一个收破烂的收了一天书,回到家一看,梁晓声的书占了大半,有几十本。收破烂的乐了,以为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他挑出这些小说,收好,决定第二天摆到路边想卖掉。这书是两毛钱一斤收的,如果可以当成是旧书卖掉也可以发一笔的,他一向这么干,收到书找出小说卖给爱看书的人,每一次总会赚一些钱。可是第二天拿到街边,愣是没有一个人要,甚至连问也没人问,大多只是远远看一眼,就扭头走开,有的还冲书吐唾沫,一脸的苦大仇深的样子。收破烂的不明白了,以前收到的小说书都可以卖的,为什么这一次一本也卖不出去?他失望之余,得出这样一条朴素的经验:梁晓声的书是垃圾中的垃圾,谁动谁晦气,以后就是死也不要梁晓声的书。他将书全部从桥上扔下去,全部扔到河里去了,他用手绢擦擦手,一脸沮丧地走了。 梁晓声的另一本长篇《红晕》也是最近出的,在一本很有级量的杂志上发表,后来又出了单行本,梁晓声似乎想突破,想超越,想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受,看得出这本新作语言很用力,情节也很奇,写的是一群红卫兵压在雪中,几十年以后再出来,看到繁华的都市,于是发生了一系列或啼笑皆非或发人深思的故事,作品依旧是关注社会,笔法关心社会上的焦点现像,从第一页往下读,似乎可以读到作家的良苦用心,作品比以前的一些败笔有一些进步,但是三十页以后,味就变了,老的毛病又范,生硬的加进去许多关于社会与政治的大段大段的阐述,这些话虽然有道理虽然很有力度,可是加在小说中让人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梁晓声的认真,他没有玩弄文字,他在搞艺术,他想成功,可是这本他的力作却没有多少明显的进步,只能说比以前的一些中篇稍强一点点,只一点点。 梁晓声真的老了,作品失去了昔日的锋利与大气,不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著名作家,他成了一只挤不出奶的老黄牛,再挤,奶水就变了质,奶水不再香甜醇美,成了马尿,成了敌敌畏,不仅喝不得,还会有害这个社会与读者。这样的奶水只能深埋土中,像肥料一样为庄稼作出一些贡献。 现在干什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梁晓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我看梁晓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
下一篇文章: 梁晓声手中的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