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ang >> 梁晓声 >> 正文

 

话说公孙龙过关

那年那月那日那时,公孙龙先生遭遇了这一很不人性化的规定。

他是不知有此规定,故而被动;还是明知有此规定,意欲破之,史料并无记载。

总之,关吏不许他的马过去。

公孙龙却执意要连人带马同时过。

他有他的理由。

他的理由简直荒诞不经。

他竟指着自己的白马说:这不是马。

关吏当然还不放行。

公孙龙据理力争:我们人,谁都只见过大马、小马、公马、母马、枣红马、白马、黑白、黄骠马等等的马匹,有谁见过什么“马”呢?如果你说我骑着的是一匹“马”,那么你就等着说白马是马。如果白马是马了,那么枣红马、黑马、黄骠马也是“马”吗?如果竟也是,你不就等于说“马”即是这种也是那种还是别的许多种牲畜吗?而我公孙龙没见过那么一种牲畜。如果你说的“马”可以同时是大的小的公的母的黑的白的枣红色的黄色的杂色的,那么请牵一匹来让我见识见识吧!如果你牵不来,证明你也根本不知“马”是什么。如果你根本不知“马”是什么,又凭什么一口咬定我的白马正是一匹不许过关的“马”呢……

结果,关吏辩不过公孙龙,只得放他骑着白马大摇大摆地过关了。

由是,留下一段史话。

公孙龙是当年的“名家”,即每在概念上较真的专家。又叫辩士,察者。

关吏自然辩不过他。

我在少年时读到这段史话,对公孙龙的辩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竟渐渐的也喜欢那关吏了。遇到的,听到的当今之吏们的所作所为多了,对两千二三百年前的那古代关吏,竟由喜欢而油然起大敬意了!

多好多可爱的一名吏啊!

想想吧,他居然有耐性听公孙龙说自己那套“白马非马”的道理!

当辩不过公孙龙时,他居然还肯将公孙龙连人带马放过关去了!

这是何等的修养使然啊!

本就是很不人性化的规定,如果不是他,是别的一名吏,公孙龙过得了关马?

还叨叨叨地非说什么“白马非马”?以胡搅蛮缠,妨碍公务的罪名,唤来兵卒,将其绑了,关了,饿上几顿,拘押几天,公孙龙不是也没奈何吗?

于是联想到杜甫的《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这是很同情的话。不苛求,吏而有同情心,善吏也。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这是劝抚之言。虔诚,衷恳,亦善吏也。

唯那石壕吏,面目分明可憎。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对以老妪咋咋呼呼,吹胡子瞪眼,如恶犬也。盖,恶犬之恶,三分其性,七分仗人势耳。而霸者畜恶犬,苛政纵恶吏。

看现而今,中国之百姓,似乎已不太惧官了。官们的官气,官威,似乎也都很收敛了。公孙龙若遇到一位官,对方大约也会像那位可爱的吏一样,耐着性子听他把话说完的。

但石壕吏般的吏,确乎的仍存在着。多耶?少耶?没统计过,不好说。“呼一何怒”者,有时还竟非吏,而只不过是吏下之员罢了。

他们小小的权力在握,每扎起大大的架子。什么规定一旦由他们掌控着尺度,那几乎就半点儿人性化的空间也没有了!除非你是他们的亲朋好友。若是,什么原则,什么限制,一概都可以变通的。否则,你的特殊情况再怎么特殊,那也没有申诉的机会。往往是,你那里还没说出第三句话呢,他已经大不耐烦了。

公孙龙要是活在今天,恐怕会一次次被扭送“有关方面”的吧?

和谐社会,吏责大也!

论民间

 

民间乃莫衷一是之概念。模糊。

我所谓的民间,是将伟人、达官、名流、富商巨富们划入另册,所剩的那一部分人间。

在古代,曰“苍生”的那一部分人间。

我发誓,绝无调拨的居心。

古今中外,以上两种人,从不生活在同样的人间,一向也不一起玩儿。所以,我的分法,并不等于离间。

当今提倡和谐。

挑拨离间者可恶。我不是那么坏的人。

在神话中,神们犯了天条,每被逐往人间。

对于高高在上的神们,人间之人,皆凡夫俗子。人间曰“下界”,低等级之界也。

而在人间,公子王孙也罢,将相诸侯也罢,一旦罗罪,半轻不重的惩罚,便是贬至民间。

贬至民间,又叫“沦落”。

而富商巨贾们若财大气粗不起来了,叫“落魄”。钱财乃富人之“魄”,落魄的富人,其命便也如“芸芸”者流了。

“芸芸”者,平民阶层加根阶层也。因数量众多,其社会形态如江河湖海。

平民阶层与草根阶层的关系是唇齿关系,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根”减少,平民渐多,乃民间幸事。反之,那民间,定是悲苦之民间。

故民间最愚蠢的现象,是“草根”们危害平民,平民们厌恶“根”们。

果而如此,民间就几近于不可救药了。

一个社会好不好,或有没有希望,有多大希望,不仅看官员们是些怎样的官员,富人们是些怎样的富人,各类精英是些怎样的精英;也还要看民间是怎样的民间。

依我的眼睛看来,“五四”至今,不那么令人心冷的中国的民间,正是当下之民间。固然,当下之民间,还有不少令人泄气的方面。但,比起鲁迅所形容的“铁屋子”,比起萧红笔下那“大水坑”,比起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毕竟相当不同了。

故,套用一句流行语,现在的我,是很“看好”民间的。

民间的生气,是我这个置身于民间边缘的很多余的社会人,越来越呼吸得到的。我感觉民间的生气含氧量渐多,而氧是我的大脑需要的。民间的生气含氧量高了,民间本身自然也便耳聪目明了。

不可否认,民间还将产生牛二、阿Q、郑老栓、德纳迪埃和太太、无赖、痞子、流、刁民;人性之种种卑污邪狞,睁只眼闭只眼的,皆可从民间看到。以后的民间,也还会有。

但今日之民间,总算开始觉醒了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梁晓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话说公孙龙过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