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西夏史籍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夏国的开国皇帝一会儿姓李,一会儿姓赵,一会儿又姓一个很怪的姓“嵬名”。他的名字也是多变的,一会儿叫李元昊,一会儿叫赵曩霄,一会儿又叫一个很怪的名字“嵬名嵬理乌珠”,把人弄得眼花缭乱,且听细细道来。
四百多年前的公元七世纪时,有一个复姓拓跋,双字赤辞的党项贵族,带领他的部众开往祁连山南麓的柴达木盆地,投靠当时的唐王朝。“天可汗”李世民大帝踢拓跋赤辞以国姓“李”——这就是“李元昊”的“李”姓之由来,李赤辞即拓跋赤辞乃是李元昊有案可查的远祖。
北宋定鼎于汴梁,威服当时中原各处割据势力。僻处西北一隅的李赤辞的后代。原唐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以诸父、兄、弟多相怼怨”举降宋,宋太宗赵光义亲改其姓为“赵”,赐名“保忠”。赵保忠与其弟赵保吉一边接受宋王朝的赏赐,一边向与宋对峙的辽暗送秋波。不久,保吉病死,子赵德明继位,史称“德明于本国则称帝,奉表于宋、契丹,由去帝号而称臣。”
公元1028年,李元昊因领兵攻克西凉府有功,而被其父李德明立为太子。三年后,德明病死,野心勃勃的李元昊嗣位,改建年号为“显道”。
元昊是德明的儿子,他从父、祖那里除了承袭下来一笔可观的“产”以外,还继承下来了赵、李两个姓氏,加上他“又名曩霄、小字嵬理”,这样,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就有了一人而三姓,三姓复三名的“咄咄怪事”。
这位西夏的开国皇帝为了团结族人,使党项贵族能与他在称谓上有一种主观认同感,李元昊改用党项族姓嵬名,又废去北宋给他的“西平王”的封号,而以党项语“乌珠”自称。
在位期间,李元昊从便利于其统治的角度出发,不仅更改了自己的姓名、称谓,而且还亲自厘定了西夏帝国的军制、官制、法制,创造了西夏文字、刻印了书籍,一时之间,使这个方圆万里的少数民族政权成为西北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