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元、成之世,王氏居位辅政,“子弟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唯莽“折节为恭俭”,受《礼经》于陈参,“勤身博学”,事母养孤,以德行著称。其伯父大将军王凤临终向王政君荐举,于是拜黄门郎,官至光禄大夫侍中,爵新都侯。莽为人矫饰,曾倾资赈施宾客,招纳名士,结交公卿大夫;绥和元年(前8年)继王根为大司马,愈为俭约。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访客以为是使婢。
哀帝立,重用自己的外戚丁、傅两家,莽奉政君命罢官就国。哀帝卒,无嗣,政君即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召还莽,拜大司马,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是为平帝。此时王莽已不再听政君节制。从此,“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大吏进退皆任莽意之所欲。元始二年(1年)莽进位太傅,号安汉公,再进宰衡。他讽公卿奏请政君归政,政事由安汉公平决,权同皇帝。
为取得民众支持,以夺取政权,王莽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大司农赋给平民;还依古制起明堂:辟雍、灵台,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数千人诣京师,令改正前人乖谬,统一异说。他辞让新野田的封赏,吏民上书颂德者近五十万人。元始五年加九锡。是年平帝不明不白死去,莽立两岁的刘婴为帝,臣民称莽为“摄皇帝”。始初元年(前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新”。
王莽自幼诵习《周礼》,迷信古代制度,以为完美无缺,是治国最好方案,故附会《周礼》,改革制度,实施王田、私属、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换价值的龟、贝之类作货币。他又想平均土地,实行井田制度解决社会矛盾。惜事与愿违,新政操之过急,又不合时宜,以致造成农商失业,食贷俱废,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新政进行仅八、九年,绿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杀于渐台,新朝也随告灭亡。
王莽(前45-23)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元、成之世,王氏居位辅政,“子弟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唯莽“折节为恭俭”,受《礼经》于陈参,“勤身博学”,事母养孤,以德行著称。其伯父大将军王凤临终向王政君荐举,于是拜黄门郎,官至光禄大夫侍中,爵新都侯。莽为人矫饰,曾倾资赈施宾客,招纳名士,结交公卿大夫;绥和元年(前8年)继王根为大司马,愈为俭约。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访客以为是使婢。
哀帝立,重用自己的外戚丁、傅两家,莽奉政君命罢官就国。哀帝卒,无嗣,政君即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召还莽,拜大司马,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是为平帝。此时王莽已不再听政君节制。从此,“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大吏进退皆任莽意之所欲。元始二年(1年)莽进位太傅,号安汉公,再进宰衡。他讽公卿奏请政君归政,政事由安汉公平决,权同皇帝。
为取得民众支持,以夺取政权,王莽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大司农赋给平民;还依古制起明堂:辟雍、灵台,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数千人诣京师,令改正前人乖谬,统一异说。他辞让新野田的封赏,吏民上书颂德者近五十万人。元始五年加九锡。是年平帝不明不白死去,莽立两岁的刘婴为帝,臣民称莽为“摄皇帝”。始初元年(前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新”。
王莽自幼诵习《周礼》,迷信古代制度,以为完美无缺,是治国最好方案,故附会《周礼》,改革制度,实施王田、私属、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换价值的龟、贝之类作货币。他又想平均土地,实行井田制度解决社会矛盾。惜事与愿违,新政操之过急,又不合时宜,以致造成农商失业,食贷俱废,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新政进行仅八、九年,绿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杀于渐台,新朝也随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