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中国之一代新民
正当他徘徊在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时候,他的思想又开始发生转变。戊戌变法的悲惨结局和对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深入研究,让梁启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徒变枝叶不变本原是万万不行的,而“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政治制度只是枝叶,其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因此,他提出要改造“国民性”,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创办了《新民丛报》。
在《新民丛报》上,梁启超发表了约11万字的总题为《新民说》的系列文章,连载四年。该报发行量最高达1.4万份,且每册一出版,内地就有人一再翻印。据估计,大概每册要经过20人的阅读。自此,梁氏的思想开始由“政治”转向“启蒙”,一跃而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当然,从“政治”转向“启蒙”并非根本立场、观点的变化,而是一种深化。在维新时期他就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因此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