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秀全是个什么东西?
|
中山大学有一处永芳堂,这是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兴建。从上方俯视,永芳堂由对称的外方内圆的双曲面组成,前庭舒展的两翼象征开放中的国门,直达三楼正厅的室外六十级台阶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永芳堂建筑的组成部分,室外台阶两侧置有近代中国十八先贤铜像雕塑群。十八先贤铜像位于永芳堂广场两侧,左侧依次为:孙中山、蔡元培、章炳麟、梁启超、康有为、邓世昌、黄遵宪、魏源、林则徐、詹天佑、秋瑾、谭嗣同、严复、冯子材、容闳、洪秀全。把洪秀全的雕像也矗立在孙中山、蔡元培这些民主革命先驱之列,让人觉得啼笑皆非——他配么? 说洪秀全不配做“先贤’,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嗜杀的人,没有任何一丝人道主义观念。在他还未当天王时,就经常将妻子"打生打死"(打得要死)。进了南京后,他在所作的《天父诗》中,反反复复地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他发火就要杀人,众人要一起跪求息怒,"不求莫怪亮(火)连天"。洪秀全对妻妾、宫女尚且如此,对他所敌视所不满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从决心造反开始,作诗言志,订条规下诏书,动不动就是杀、诛、斩首不留、一同皆斩、该诛该灭、放胆杀妖,可以说是念念不忘,杀声连天。由于他不断号召、明确规定和直接命令,部下官兵在非战斗场合,随便杀人也如同割草。只须看太平军打进南京是怎样清除"妖人"的,便可见洪秀全残忍之一斑。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皆被视为妖人,掳掠屠杀不在话下。"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洪秀全就在这种血腥恐怖中,在太平军的跪迎之下,无限风光地进入"天京"。 洪秀全对于太平军内部,也并不心慈手软。平时违反天条、禁令的太平军将士,大多数被杀掉。1856年他与杨秀清内讧,不但将杨全家杀尽,还与韦昌辉唱双簧,将杨的部下两万多人统统杀掉。接着又让韦昌辉杀了石达开所有家属。随后,慑于石达开靖难大军,又杀了韦昌辉和秦日纲、陈承镕。而这个韦昌辉,一向被他称为"爱兄心诚",又是奉旨从江西赶回南京杀杨秀清的。秦日纲和陈承镕一向是他亲信,帮助韦昌辉杀杨秀清及其部下,又是得到洪秀全的密令或默许,带兵去追捕缒城而走的石达开的两员干将。由此可见洪秀全只讲自己的现实需要而毫无仁爱信义。 其次,他还是一个脾气粗暴性格偏执,没有任何修养的人。1864年初夏,由于湘军将天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粮尽,而洪秀全又不愿意"让城别走",只好下令全城军民多准备"甜露",并且说这种东西不但可以吃饱,而且有长生不老之功效。事实当然不可能是这样,吃"甜露"的洪秀全,不但没有长生不老,反而因此中毒,不久病死在天京一种说法,终年52岁。洪秀全的这种行为与他暴躁的脾气和他的宗教偏执狂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在家中帮助父兄种田、养猪,或到山野放牛"的洪秀全,还是在山村学堂里捧着儒家经典,"子曰"、"诗云"摇头晃脑的洪秀全,还是在深宫里讲"天话"的洪秀全,肯定不是上帝的次子,也不是"太阳",他是一个普通人。这个普通人脾气非常暴躁。一发脾气,小则将老婆暴打一顿,大则要人人头落地。对于洪秀全的坏脾气,早在金田起事前几年,萧朝贵就假托天兄对他进行劝戒。某天天兄下凡将萧朝贵带上天,对萧说:洪秀全是我儿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脾气暴躁,他也脾气暴躁。但我在天上,还不打紧,可他在人间,你劝他要注意一点,在该发怒时才可以发脾气。因此"天兄"萧朝贵经常"教导"他:洪秀全老弟,你回到家后,如果你妻子有些不晓得的事情,你要慢慢教导她,不好打生打死的。洪秀全生起气来,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在朝中谁都不给面子,谁都要杀,就是像杨秀清这样的天字第二号人物,也怕被他一怒而杀,只得拍马屁。 除了脾气暴躁外,洪秀全还是个宗教偏执狂,这主要表现在对上帝的信仰上。由于科举考试失败,再加上积劳成疾,他自称在病中梦见一个金发碧眼的老者给他一把剑,说是要他杀尽人间的一切妖魔鬼怪,从此他就以上帝的次子自居。金田团营前一年,洪秀全穿起黄袍,拜上帝教的会众抱着朝圣朝主的虔诚来朝见他。他向人们转告上帝的话:我将遣大灾降世,凡信仰坚定不移的将得救。过了八月后,有田无人耕,有屋无人住。吓得人们不得不信上帝。他以此来团结会众,"震慑"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金田团营的第二年7月,太平军被困紫荆山,食盐吃尽,伤病又多,军心发生动摇。为了鼓舞士气,他发布命令说:天王命令各军各营众兵将,大家只管放胆欢喜踊跃,一点都不用慌,万事皆是天父天兄安排定,所有困难都是天父天兄在试探大家的心。大家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天父天兄就行了。在著名的永安突围前,洪秀全又在突围命令中保证:不管那些妖魔鬼怪手段多么高明,都难以逃脱天父的真手段,天父天兄命令你们杀尽人间妖魔,他们会经常照应我们的。 如果说在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对上帝信念的执著曾经有助于团结和鼓舞士兵的话,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的这种偏执,在某种程度则直接导致了天国的失败。他有一句口头禅:我即使是天天睡觉都能够做王,能够坐得稳江山。也就是说,他天生是做皇帝的料,为什么?他说:"天降尔王为真主,何用烦愁胆心飞"既然如此,他就理所当然地深居内宫,少问政事,一心去编织他的天国神话。为了对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进行自我辩解,他以自己或他儿子的名义,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说"天话"、"梦话"。1861年他干脆将国号由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仿佛这样就能进一步获得上帝的"保护",这个国号才用了不到一个月,他又将其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以为这样就能将湘军吓得屁滚尿流。1863年冬天,天京被湘军包围,城中弹尽粮绝,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联合扶王陈得才等部太平军,北进中原,再图东山再起。洪秀全严加驳斥说:我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为天下万国的唯一真主,有什么害怕的。不用你来劝我,国家大事也用不着你来处理,你想走就走,想留下来就留下来,随你的便。我的铁桶江山,你不扶,自然有人扶。你说没有兵,我的天兵比水都还多,曾国藩这种妖魔有什么可怕的你怕死肯定就会死。虽然李秀成以死相谏,洪秀全却仍然拒绝从天京撤退。 既然不肯走,天京粮食日渐短缺,洪秀全也只得以"甜露"为食。当然,天父天兄没有能保住洪秀全的人间天国,当湘军攻破天京时,天王府大门外高悬的"天子万年"、"太平一统"的巨幅门联,统统都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最后,说洪秀全不配做“先贤“,还因为他在对待女性上,没有任何先贤或先驱所应有的观念和做法。关于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恩格斯有句名言:“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以此标准来看洪秀全,他显然谈不上什么革命家或先贤。 洪秀全,从1843年6月创立拜上帝教起,即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劳动妇女参加,然而,在夺取南京后,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认为大局已定,要关门当太平天子,把同打江山的妇女转为供自己淫乐。在攻克南京前17天,天王即从芜湖江面龙舟上突然颁发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攻克南京后入城时,跟随天王的妇女都纱巾蒙面,进入天王府即被禁锢,与外界完全隔绝。 洪秀全早就梦求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他创立拜上帝教时就自言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把他的妻子称为又正月宫;金田起义时他即选美纳妃15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中:"洪秀全耽于女色,有三十六个女人。"随军打出广西后,虽经蓑衣渡大败仗,但到湖南道州又纳何贡生"进献美女四人";占湖北武昌后,"首逆 称选妃,使民间女子往阅马厂听讲,至则选十余龄有殊色者六十人";进入天京小天堂后又征选更多美女。 据史载,天京天王府"其中约有妇女千百,男贼仅洪逆一人,其中淫恶可知也"。至于具体人数,《江南春梦笔记》中分类评列,讲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两类共计1168人属妃嫔;另有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天王。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生活在娇娘美女中,生活更加颓废。在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天京的3000美女中挑出180人收入天王府,当时即有人写诗讽刺:"三千怨女如花貌,百八佳人堕溷愁。" 洪秀全在小天堂美女群中享受了11年的帝王生活。1864年6月,他活到52岁,在曾国藩湘军的隆隆炮声和后宫女子的嗟怨声中,不得不丢下他那千百个娇娘粉黛,自尽身亡。他死后48天,天京沦陷,天国灭亡,他的宝贝儿子也当了俘虏上了断头台。那座由天王亲自监工和千万妇女用血泪建造了十年、周围十余里的巍峨天王府宫殿,在清军挖出来焚烧的天王尸体的烟焰中,化作"十年壮丽天王府,空余荒蒿野鸽飞"的废墟。 总之,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中国记事》)因而,中山大学在永芳堂先贤雕像中为其留一席之地,显然是表错了情。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洪秀全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洪秀全是个什么东西?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上帝安排了天女给洪秀全做“皇后”,大老婆赖莲英只好降为“二奶” |
下一篇文章: 上千女人伺候洪秀全 宫内无太监事出有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