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墓园
|
我了解到,如今族长的具体工作就是负责安排每年的祭祀活动。最近几年,每到清明节都有1000多名范氏后裔来范园祭祀,他要组织范姓村民搞好接待工作,把客人分配到每个家庭,“虽然条件差点,但总得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吧!”范迪贤说,最近几年条件还好一些了,过去村民家里连床多余的被子都拿不出来。旁边一位村民接过话头说:“我们族长最近几年把权力已经下放到村民组了,我们村8个村民组,有4个组都姓范,族长就让这4个村民组每年轮流承办祭祀活动,他倒落个轻闲!” 从许营村回到伊川县城的当天夜里,范章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们这个守墓“部落”的来龙去脉。 明孝宗弘治四年,即公元1491年,河南都察院右御史徐恪拜谒范仲淹墓,看到这里荒草萋萋、满园颓废,连个守墓人都没有,于是就报告给了孝宗皇帝。明孝宗立即下达104号圣旨,命令苏州范仲淹的嫡孙来河南守墓。真有104号圣旨吗?范章说,听起来像笑话,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我们范氏家谱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范章老人接着说,最先来这儿守墓的是范仲淹的第16世孙范文成,可他来这儿不到一年,因为过不惯北方的艰苦生活,又回去了。后来只好用抓阄的办法决定谁来这里守墓,结果第14世孙范昌期抓到了。 我当时完全被这曲折的故事吸引住了,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是在说面前这两位老人的祖爷爷啊!范兴运老人插话说,昌期公的墓冢就在范园前域北围墙后面,前一段平地的时候,竟被人用拖拉机给平掉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昌期公可是范仲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啊,我们希望将他的墓地恢复并且归到范仲淹的墓园里面。即便是带点私心,我觉得老人们的话也有道理,虽说范昌期当年来的时候可能也不那么情愿,但他和他的后人的的确确已经成了范仲淹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范昌期来到伊川以后,就落户许营村,在墓园周围划出了不用缴纳皇粮的8顷祭田,每年春秋各祭祀一次。1938年,祭田被废,从此改为每年春季祭祀一次,沿袭至今。 范章老人记忆中的祭祀是非常美好的。“那可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几天前就开始杀猪、宰羊、支锅,一派节日的气氛,清明那天,全族人都集中在祠堂里,案桌上摆放着供奉老祖宗的食物,由族长带领着按辈分高低轮流磕头,小孩们磕头的时候,眼睛就老想往那供桌上瞅,嘴里馋得要流出口水来。仪式结束后,这些祭祀用的食物就可以分给大家了,每家一个篮子,一个挨一个地摆在祠堂里,第一遍是查人头,你家几口人就在你家的篮子里放几颗枣,然后根据篮子里枣的数目分发食物,先是馒头,接着是油炸的麻叶,最后还有一碗肉,说是一碗,其实有时只能盖住碗底,不过即使这样孩子们也兴奋得了不得,那年月,平时哪儿见过肉啊! 范章老人说,他小的时候,族长有两项重要的任务,一是祭祀,二是教育本族子弟。而教育的方法大都是讲故事,每到祭祀的时候,族长就会讲一些范仲淹刻苦学习,做人为官的故事,然后告诫大家:范老爷的子孙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如果做了坏事,就不能再做范仲淹的子孙,明年祭祀的时候你就被“除名”了,不能再站在这祠堂里,分祭品也没你的份!范章说,可能外姓人无法理解,但在当时,族长的这些话对我们姓范的确实有很强的约束力。那种道德产生的力量今天很难解释了。为了能让记者理解这种道德的力量,范章老人还讲了一个故事。 那时许营村里最穷的弟兄俩,没爹没娘,靠要饭为生,到人家门口就叫:“奶奶、婶子,有馍没?”有人在家,都会给他们两个馒头;如果没人答应,即便馍就在桌上放着,他们也会扭头就走。到了秋天收棉花的时候,兄弟俩看谁家的棉花地里有人,就喊:“奶奶、婶子,只摘两朵啊!”大家都会说:“多摘几朵啊!”“只摘两朵!”范章老人说,这都是他亲眼见到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说到这儿,好久不说话的范兴运老人激动得一下子挺直了腰板儿,说:“你看现在的贪污犯,姓范的不多吧!” 范章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从伊川县公安局退休后,更加专注于范仲淹文化的研究和对范园的保护开发工作。他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都会收到几十封信,有的是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寄来的论文或文章,有的是海内外范氏后裔发来的询问信件,光回信,就累得他吃不消。除此之外,他还要经常参加与范园有关的活动。虽然是洛阳范仲淹研究会的会长,范章老人也有难心的事,记者想要一份他手上的范仲淹文化研究的资料,老人面带难色,后来我明白了,天南地北都来要这些资料,复印的费用也不少啊! 1992年,日本东洋文化振兴会会长鬼头有一教授一行26人来范园参观,他们显然是对范仲淹文化很有研究,评价范文正公“是日本人民的思想之父”,并捐款3万日元对范文正公墓做了修整。1955年清明节时,又专门在墓旁立碑记录了此事。一千年来,历朝历代整修范墓,最后一次是日本人修整的。 记者手头有一份材料,是范章先生1998年时写的,其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目前伊川县人民政府、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台湾范氏宗亲会等单位,正着手集资、拨款修复飨堂、仰止亭、牌坊、石俑,建造碑林、范仲淹纪念馆、后围墙等,不久的将来,这位历史上第一流清官人物的藏玉之地,将成为现代第一流精神文明的教育园地。希望中外贤达,都来关心这件最有意义的事,以求早日实现。”如今,这些文中所涉及的建设项目有的已经完成了,有的还是一张蓝图,我知道这是范章老人一生的梦想,真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全文完)
上一页 [1] [2] [3] [4]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范仲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范仲淹墓园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范仲淹的改革是怎样失败的 |
下一篇文章: 范仲淹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