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上完之后也有值得我反思的地方:这节课感觉孩子们没有突出表现,其中有两个孩子却很出我的意料之外,平时他们是很少发言的,但在今天的课堂中他们多次举手发言,而且回答的都非常好,而对于那些平是比较突出的孩子好像个个闭门思过了,当时我也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今天许多老师听课,害怕啊?”记得自己昨天才看过这样的相关报道,说现在很多老师因为课堂学生不举手发言,就认定为胆小,而我今天就成了试验品,当然我知道我班的孩子,今天有些确实是因为胆小而不敢举手,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是很简单的,而且平时读书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但在今天的课堂上他们却没有展示自己的喉咙,我觉得是一种遗憾!
回复 举报 .
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2225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与想象中享受童心和童趣。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在板书课题后,我问大家:“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立刻畅所欲言,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朗读感悟。
作为诗歌,我觉得不能简单一般地做朗读指导,要让学生会诵读,即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而这种朗诵必须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先让学生会背,然后在朗读方面进行点拨、示范和指导,通过诵读让孩子们想象与水共舞、与泥共乐的情趣。我想,如果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动作,如“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在表演中体会,那就更能使诗中小女孩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学生对课文的感受与理解水到渠成。
回复 举报 .
网站工作室 网站工作室 当前离线 积分92225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17: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后》教学反思 片段: 师: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去踩水玩。 师: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 师:轻声地自读课文,去感受兄妹俩的欢乐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抽读) 师: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感觉他们踩水时很开心。 师:挑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再读读。(自由朗读、指名分节读、分组分节读) 师:读了第一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着脚在积着雨水的广场上追逐、奔跑,非常快乐。 师:你能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吗?(举手读,师指点后再抽读) 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群孩子一定很快乐。 生2:我从他们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那群赤脚孩子的欢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读的时候也很快乐。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师: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想卷起裤脚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乐地大声喊叫。 师:小哥哥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带着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课文二、三节。(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说一说) 生:哥哥很高兴,他嘱咐自己的妹妹别摔跤,自己却摔了下来,成了泥裤子。 师:哎呀,糟糕!哥哥伤心了吗? 生:没有,他特别高兴!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三节“他通红欢喜的脸心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中知道的。 师:哦,原来哥哥可兴奋了。我们怎么读好二、三节? 生1:要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又急又亲切。 生2:要读出哥哥的高兴、兴奋和骄傲。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先抽读、分组读、师指导后齐读) 师:妹妹也乐坏了,快读读第四节,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学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妹妹好奇怪,怎么跟着“泥裤子”呀?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这“泥裤子”其实就是指哥哥。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生1:我最喜欢“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因为我感觉妹妹很胆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乐的诱惑,于是就紧紧地跟着哥哥。 生2:我最喜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我觉得妹妹很可爱。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诗歌读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可以是自己单独参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参加。 师:抽几名学生起来读,评评谁最棒,为什么? 生1:他们读出了哥哥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兴奋、很骄傲。 生2:他们读出了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水的欢乐。 师:说得好极了。还有很多同学想参加比赛,这样吧,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 反思: 《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在低年级学生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好象“神仙一样”的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欢喜、兴奋、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