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雨后》的教案教学

雨后的森林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习的好奇心,充分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伞、红、果、绿、叶、图、画、祖、国” 9个生字。会写“水、耳、雨”3个字。学习新笔“横撇”。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雨后森林的美。
3. 引导学生发现雨后树林或地上事物有什么变化。
教学记实:
师:你见过森林吗?它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
生:森林里有很多的美丽的植物,森林是绿色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异常的活跃)
师:你们说得太美了,我想大家一定都想去看一看吧?别急,你们看(播放课件)——森林里,雨停了。鲜嫩鲜嫩的蘑菇探出头来撑开了小伞,油光肥厚的木耳挂满了老树,圆圆的红果枕着绿叶,亮晶晶的葡萄滴着水珠,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凉精美的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小诗里,去感受雨后森林的美好吧!(板书课题《雨后的森林》)
[评: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轻柔的语调,与课文内容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的意境中,听得如痴如醉。]
师: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和它交朋友。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树爷爷都吸引来了,他还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礼物呢,你们想要吗?快来拼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学生多种形式拼拼音读词)
师:蘑菇姐姐把拼音藏起来了,谁来读?
(学生多种形式读词,得礼物看图片)
师:木耳姑姑把生字朋友单独叫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吗?比比谁的反应快。
(学生读字卡)
师:红果妹妹要选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比赛的题目就是:你会记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生:我会记×字,我是这样记住它的… …
师:葡萄哥哥想让大家开火车读一读。
(小组开火车读字卡)
[评:生字教学层次分明,由词到字,由带拼音读到去拼音读,有个别生读,有小组读,有男女生分读… …教师耐心的反复指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厌其烦地练习,并且乐此不疲。]
师:小火车开得可真快呀,它正载着我们和生字朋友一起去欣赏雨后森林的美景呢。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里写了雨后的森林里有什么。
(学生再读课文)
[评:过渡语言设计得自然巧妙。]
师:谁来读一读前两行?
(个别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师:当雨过天晴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心中的喜悦。
(“雨停了,雨停了。”学生的微笑挂在脸上,声音传递着喜悦。)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雨后灿烂的阳光和美丽的彩虹。再来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前两行)
师:雨停了,谁来了?
(个别生读第三行)
师:如果你能做动作读一读就更棒了!
(“蘑菇撑开小伞”,学生们的小手在头上撑开,将蘑菇的可爱读得活灵活现)
师:你们太可爱了,宛如一朵朵鲜嫩的小蘑菇。
师:雨后的森林里木耳多吗?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
(“木耳爬满老树”,学生认真地“数”着)
师:好多的木耳呀!好象数也数不清。
师:雨后的森林里还有什么?
(个别生读第五行)
师:红果枕着绿叶在干什么?
生:我觉得红果枕着绿叶在睡觉。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轻声地读着,生怕吵醒了红果。)
师:红果睡得可真香呀,好象还做了个美梦呢!它梦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葡萄滴着水珠”。
师:这么晶莹透亮的葡萄真惹人喜爱。
[评:教师抓住课文特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从而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的评价语言发挥了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的教育功能,真正体现了教学评价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特点。]
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听得我都陶醉了,我觉得你们仿佛就像小诗人一样。小诗人们,请问雨后的树林里、地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生:雨停了,蝴蝶展开翅膀。
生:雨停了,花儿绽放着笑脸。
生:雨停了,鸟儿在枝头唱起动听的歌。
… …
[评:学生有感而发,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受。]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森林是绿色的,现在你们觉得森林是什么颜色的?
生:森林是彩色的。
师:美丽的雨后森林里有鲜嫩的蘑菇、肥厚的木耳、圆圆的红果还有亮晶晶的葡萄,所以说——“森林是彩色的图,森林是祖国的宝库。”
[评:课文的最后一句“森林是彩色的图,森林是祖国的宝库。”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将课文仿写与课文内容的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扫清了学生理解的障碍。]
师:谁愿意把课文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个别生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师: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背下来了吗?让我们一起试着来背一背吧。(学生尝试背诵)
师:树爷爷出了这么多的难题都没难倒大家,于是他又请出生字宝宝来帮忙。你们能写好它们吗?(学生的回答坚定而且充满信心)
(课件出示“水、耳、雨”学生观察交流:这三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师生书空,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教师提示注意书写姿势。)
师:树爷爷送给我们这么多礼物,最后他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朗诵儿歌,赞美一下雨后的森林,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学生动情地背诵课文)
师:请大家课后和父母去野外或大街上走走,说说雨后的野外、大街有什么,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课后记:这次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不约而同的和父母来到了野外和街上进行观察想象,并仿照课文格式写下了《雨后的田野》、《雨后的中街》等自编的小儿歌,还有很多同学为自己的儿歌配上了精美的图。最令我欣喜的是学生已经学会了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并能自觉地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这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雨后的森林》一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后森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以新课标为指针,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     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上课伊始教师充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呈现出了雨后森林的多彩画面:一朵朵蘑菇撑开了色彩鲜艳的小伞,无数的红果在绿叶的映衬下闪着红光,树干上肥大的木耳一朵挨一朵,串串葡萄晶莹透亮。美丽的图激发了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课文所传达的美好意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二、     享受识字的乐趣
在教学生字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个性识字,以树爷爷送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拟人化,让“蘑菇姐姐、木耳姑姑、红果妹妹、葡萄哥哥”这些形象与学生对话,在得到树爷爷送出的精美图片的同时,记忆了字型,理解了词义。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反复认读,感受着生字学习的乐趣。
三、     享受作业的乐趣
作业不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讲究个性与合作,具有综合性、开拓性,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教师在拓展与课后作业中设计了多项不同的作业,如“雨停了, 森林里还能看到什么?”、“雨后去野外走走,去大街上走走,说说雨后的野外、大街有什么,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体会作业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语文《雨后》西师版教材二年级语文《雨后》
空港新城小学        任贤
一、        教材分析
《雨后》是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景象,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要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书写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在前面学过许多识字的方法,自己能够用学过的方法 进行识字的学习,对课文的学习,因为比较简单,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容易,但因人物语言在诗中第一次出现,所以给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来了挑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情景,随文识字,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练说,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法、 情感体验法、指导朗读法、随文识字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感受,联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焕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雨后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雨后》的教案教学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