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实验小学 陈 英 【教材解读】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位先生在寻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找不到在当时看来唯一能用来裁邮票的工具──小刀的情急之下,急中生智借用西服上的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齿孔,结果邮票不仅很容易被撕开而且撕得很整齐。由此让阿切尔萌发了制造一台邮票打孔机让使用邮票的人们得到方便的想法。通过他的不断研究,终于梦想成真。 这篇课文并没有用浓重的笔墨描写阿切尔研究发明的过程,相反是用较多的语言描述那位先生是怎样找小刀、怎样刺齿孔的。经过与文本的多次对话,我认识到文本的主旨是教育学生向发明家阿切尔学习,学习他留心发现、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凡事多动脑思考研究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发明并不神秘、也不是遥不可及。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能自主地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能更深入地解读作者用文字向外界的庄重告白。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读文本时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独有的感受,并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愉悦地获取对文本三个纬度方面的最大收效?这是我教学设计的难点。怎样突破?我选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在理解文本内涵的第二课时中,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首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议、演三结合的课堂活动进行承前启后地读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反复的读书中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质疑 1、大家使用过邮票吗?你对邮票有哪些了解,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邮票的故事,老师出示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同学们齐读课题。 3、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学生提出如:邮票齿孔是谁发明的?他是怎样发明的?邮票齿孔有什么用途?……师相机梳理学生的质疑) 4、带着疑问赶快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伊始,以“邮票”入手创设了一个短暂的口语交际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读书。 二、品读课文,读议结合 师:“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呢?让我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师相机出示“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 ⑵ 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有什么不一样?书上怎么写的? (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让学生明白在1848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刀是裁邮票的必要工具。) ⑶ 齐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直观的视觉对比以及有针对性的读书,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小刀是使用最早邮票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后面的感悟文本作铺垫。) 2、学习2~4自然段: ⑴ 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他又是怎样发明的呢? 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师相机板书:阿切尔) ⑵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阿切尔的神情。 书上哪一句话写出了此时的阿切尔看得很认真、很入迷的样子?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⑶ 那个人指谁?那个人的什么举动吸引了阿切尔? 师:拿出笔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那个人举动的词或句子。 (请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地方) ⑷ 再读读你画的句子,边读边试着做做那个人的举动。 ⑸ 请学生上台表演,组织其他学生评议该学生的表演。 评议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 ① 什么是求助?你有过求助别人的时候吗?那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向阿切尔求助的? 师:看来使用没有齿孔的邮票可真不方便呀! ② 请学生模仿那个人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并且当场撕一撕。指导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⑹ 师生合作读2、3两自然段。并再一次齐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⑺ 此时的阿切尔在想什么?齐读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阿切尔造机器的目的是什么? 师 :让使用邮票的人得到方便,可是阿切尔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于是──指导学生跟读后面的句子。 ⑻ 阿切尔的发明怎样?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理解“立即、仍然”的意思,并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话。 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我采用了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的教学策略。以文本的中心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有个性地展现读书成果,在合作学习的状态下,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回归文本读出感情。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学习收集处理文本信息,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读到这里,你认为阿切尔是个怎样的人? (请学生充分谈出自己对阿切尔的喜爱) 2、师:是呀,阿切尔真不愧是一位发明家,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观察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并从中受到启发,通过思考、研究发明出一百多年来一直让人们感到方便的邮票打孔机。 3、齐读全文。 (再一次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空间,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让学生对阿切尔的认识由片状过度到整体。) 四、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家因为留心观察生活做出了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贡献? (例:瓦特根据烧开的水顶起茶壶盖的现象发明了蒸汽机。)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教师应如何正确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邮票齿孔的故事》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探讨。 首先在开课我们引导学生读课题提出自己的个性疑问,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自主读课文,尝试自己在文中自主解答疑问。在阅读反馈时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表演、评价的方式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目的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但我们同时也认为在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双主体的关系。教师有责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片面认识,将他们对文本的肤浅认识引向应有的精神高度。比如有的学生在理解词语“求助”的含义时不够准确,教师就通过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在自读完课文后对啊切尔的认识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而忽视了作为一名发明家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就是一心想着怎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指导学生读描写阿切尔想法的句子,边启发学生了解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真实目的,让学生对发明家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个价值取向的教育,使学生在读书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