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礼物
|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积累相应的词语。 3.默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小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愿望和感情。 5.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预习了第7课《新年的礼物》。现在我们来认识课文里的几个生字,并且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1.学习生字:皱,注意左右结构;督、墨、誊,注意上下结构。 2.理解词语:不兴、皱巴巴、督促、闷声不响、清秀、临近、分明。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讨论回答。 苇苇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是什么,她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 课文中“新年到了,苇苇分明也长高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三、复述课文。 1.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2.学习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方法,要求学生先学着自己复述,再同桌或小组互相复述,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上练习。 1.“词句活动室”的“组词”。 2.“词句活动室”的“听写”。 五、课后练习。 1.“语言直播厅”的听说实践活动。 2.在复述好课文的基础上,收集校园里发生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新年礼物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两个。
2、 能按“阅读提示” 的要求学习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表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感受表弟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审题质疑,激趣导入。
1、 板书:《新年礼物》,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会想些什么?(①我收到过哪些新年礼物;②我送给过谁什么新年礼物;本文写的是谁送给谁什么新年礼物?为什么要送这份礼物?……
二、 自学课文,提高能力。
1、 出声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把字音读准,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字典。
以下几个词语注释仅供参政考。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诧异:感到十分奇怪。誊:照底稿抄写。真诚:真实而诚恳。
2、 第二遍读书的过程中,要概括了解全文的内容: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准备送给老师新年礼物的过程中,改正了过去做作业不认真的缺点。)
3、 默读。边读边标画出自然段,并画出不懂的句子。自己解决不了的,可通过小组议论来解决,也可向老师提问。
4、 边读边思,边画。根据阅读提示,先找出与问题相对应的段落,边读书边思考,边画批。
5、 小组议:在自己画批的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先解决个人不懂的语句,再解书上阅读提示的问题。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答案不强求整齐化一。小组解不了的问题,可在全班讨论时继续提出质疑。
6、 全班议:就书后问题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题议论。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在整个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如:在讨论、理解“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句话时,要明确:做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教师提醒,爸爸批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这本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新年礼物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新年礼物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新年的礼物》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新年礼物》教学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