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2. 画一画:把最喜欢的一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 找一找:收集刘禹锡和李白的其他诗作,与同学交流。 5、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十三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十二个生字。 2. 积累本课的优美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4.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描绘的桂林风景图,培养孩子投身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 直观教学法:教学第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 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 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难点分析: 1.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桂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桂林山水,领略美。 学障班: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1. 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一首山歌。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广西不仅山歌有名,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 2.(幻灯出示:桂林)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教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走进桂林的绿水青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二、整体感知,带入美。 1. 范读课文。 2. 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 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理解“甲”:天下第一。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4. 默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交流: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请看自读提示。 5.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把最吸引你、你感到最美的地方用笔画出来,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 (2)找到桂林山、水、洞的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 在具体环境中认读: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2. 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赏”、“涉”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分析记忆字形, “奖”与“桨”,“栽”与“裁”要注意区分。 4. 学生练写其他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知,领悟美。 上节课,我们朗读完了课文,同学们说一说: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领学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桂林洞的“奇绝”。师生交流。 (一)走近漓江,领悟美 1. 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2.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 3.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试着背诵。 4. 学法迁移,自学美。 (1)小结学法。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的有关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节。 (二)走近桂林的山:领悟美。 1.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 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找到桂林山的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的有关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读出感情。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3. 学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4. 在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山的:奇、秀、险。 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1)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语句。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 用整齐的句式:奇、秀、险(板书) (三)走近桂林的洞,领悟美。 1.根据小结的自学方法,以读代讲。在教师激情点拨中感悟洞的奇绝。 2.把品味体会和感情朗读紧密结合。 二、升华情感,体会美。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山水间又有变幻无穷的洞。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1、师生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背诵课文,留住美。 1.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 指导背诵。 四、选择性作业,延伸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 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下雪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聆听下雪的声音 |
下一篇文章: 《走出寂静》- 听见下雪的声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