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
|
今天,我们要放声高歌! 请几位同学谈谈这两首诗歌与舒婷的这首诗相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朱:舒婷的诗是朦胧诗,是委婉抒情的;而这两首诗不是朦胧诗,是直接抒情的) 小朱同学是从艺术手法上讲的,我们再从思想情感上讲,这两首诗与舒婷的诗一样吗?两者基调都是热爱祖国,但它们有没有区别呢? (学生小傅:有的舒婷的诗写了祖国的贫穷,而上面的两首诗都是在赞美祖国) 大家同意吗? (众学生:同意) 教师归纳: 这两首诗直接歌唱祖国,热烈昂扬,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赞美祖国、热爱祖国诗歌的基本格调就连歌曲也是这样唱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样的诗,这样的歌,强烈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后的兴奋之情但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不到处都是繁荣昌盛、花团锦簇,到1976年“文革”结束,新中国已走过了将近三十年,而许多贫困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与建国初相比,没有大的改观诗人生活在人民中间,看到的是经济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她能直面生活中落后的、破旧的地方,捕捉意象写进诗里,表现了对祖国落后一面的痛心这样的思想情感、这样的现实认识,在“文革”前和“文革”中的主旋律诗歌中是不允许出现的但是,诗人并不因为这些破旧、落后事物的存在而减弱对祖国的爱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面对凝聚着深重磨难和即将开启新局面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的情感,同时又强烈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以及要建设祖国的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这样的一种现实认识与思想情感,符合新的时代精神,切合新的时代要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二)从艺术手法看也与过去的诗歌大不一样,不再是标语口号式的呼喊,而是用物象作委婉的表达 这首诗摆脱了爱祖国题材诗歌习惯于描绘完美高大形象的窠臼,捕捉生活中真实、朴素的原型形象,如老水车、矿灯、驳船等,将祖国的大概念和具体的个人、具体的事物融为一体诗人对祖国长期落后的痛心也就通过这些物象委婉地表达出来了诗中没有一句话直言祖国落后,而是让读者通过这些陈旧破损的物象去意会这一点这就变“直白”为“朦胧”诗语“朦胧”,就变得更耐品味 这样的一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手法,让读惯了“直白”赞美型诗歌的中国人感到耳目一新所以本诗被誉为新时期朦胧诗“发轫”期的优秀代表作 布置作业: 试用形象的语言创作一首20行左右的同题短诗《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答舒婷》,联系读舒婷诗的感受和21世纪的祖国新貌,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后评述 谈两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问题 冯丽娜老师执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教学过程分为六步:1.全班朗读课文;2.简介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3.探讨本诗的意象;4.学生做朗读设计,再朗读课文;5.探讨该诗凭什么成为当代诗歌名篇;6.布置作业从教学设计角度看,这一过程中包含两项设计思维一项是教学内容,如:感受本文,了解作品时代背景,明了本诗意象,设计朗读,理解该诗作为名篇的特质,尝试用形象语言写作短诗等另一项是教学方法,如:朗读方式(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教师讲解,出示图片,师生互动式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补充课外资料等那么,这两项设计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教学内容是设计时第一位要考虑的,教学方法则是第二位的,因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服务于实施什么教学内容时下流行的听课、评课,着眼点往往首先放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注意方法、手段、技巧的运用,而对教师“教学了些什么?”“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则注意不够,这是一种偏颇就像我们刚才展示的这个教学片段,有些老师初看一下后,会作出如下的评论:“不就是朗读吗?不就是学生议议,教师再讲讲吗?哪里看得出新课程理念?”这样的评论就反映出评论者只把观察面放在教学方法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我们认为,离开了教学内容来谈教学方法,是比较肤浅的;离开了教学内容来考虑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的采用,会使后者成为离土之木、离根之花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不一定就是形式华丽、方法新巧的课许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适合实施新教学内容的需要,应该可以拿来为新课程教学服务,并且融合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像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片段,在学生小组讨论攻不下“难点”时,教师就有针对性地提供两首相应历史背景下的诗歌片段,引导学生沟通文学、历史、政治方面的相关知识,再来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这就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当然,教师如果让学生议得再充分一些,引导时再贴近学生思维一些,则效果会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始终眷恋着祖国》说课稿 |
下一篇文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