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

: ]

[教法说明与点评]:
  一、明确教学目标,朗读课文
  课前未布置预习,应该从读课文开始
  指出朗读中存在问题,但暂不直接解决
  二、简介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
  本届高一学生大多出生于90年代,今天离“文革”结束已30年,多数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生疏感与隔膜感,因而有必要略作介绍,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相关历史背景知识文学名篇的解读多数离不开历史背景
  三、师生探讨:读诗的抓手——意象
  第一组“意象”
  教师的引导有助于纠正学生认识的偏颇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认识这一组“陈旧物象”的特定意义和情感
  教师对特定历史背景的介绍同样是必要的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知识,学生才可能深刻领会第二组意象的“新起点”意义和诗人殷切期盼的情感,并且认识到这种情感为何会被广大读者认同
  第二组“意象”
  对第二、第四节作简略处理,点一下内容与朗读技巧
  该教学班是文科班,尝试用形象语言创作一首短诗,学生会很感兴趣
  四、再深入探讨该诗
  “该诗凭什么成为名篇?”此问有力开启“源于课文——超出课文”的思考层面
  提供六七十年代的“爱祖国”诗歌例子,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深刻理解问题所需要参照的相关知识教师依阅读思维规律所起的有效引导作用开始显现出来
  “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自己生成观点比较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不同特点的较好方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要不要作小结?有“作”与“不作”两种做法本问题涉及中国当代史的重要政治事件,教师应该作一综合小结,以显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关于“艺术手法”的讨论,教师作一综合小结也是必要的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学生对诗的“朦胧”手法与作用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促进学生个体“赏析”能力的新一步发展这一步新的发展将在本课作业写一首“答舒婷”的同题诗中得到巩固
  五、再朗读课文
  至此,已初步解决了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进入第二轮朗诵学生已属理解性朗读,更贴近作者的文思和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
  一、本课设计方案的教学论阐述
  本设计十分明确地把课文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为我国新时期诗歌中有定评的名篇对待,安排学生朗读和研讨,感受作品的语言,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同时,本设计注意到该课文在苏教版语文新课本“必修模块三”中的位置,尊重编者将其放在“祖国土”文化单元“颂歌的变奏”板块中的编辑用意,并力求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
  本设计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力求实践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下“三个维度”的基本理念:1.知识和能力:介绍必要的相关知识(作者、时代背景、诗歌风格等),以促进学生认识诗歌、品读诗歌能力的发展;2.过程和方法:教师指导朗读和引导研讨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例示读诗、解诗的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这一过程得到发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课文的爱国情感,理解并认同作者正视祖国经济落后的态度,认识并认同作者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的价值观
  本设计渗透我校语文“YYY”课题“原形阅读理论”的应用理念:1.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使阅读者的阅读体验尽量接近作者的文思和情感,以求实现阅读印象的宏大性;2.凭借课文外知识系(时代背景、诗风的变化与比较、意象手法等)的参照,深入认识本诗思想情感和“朦胧”手法的时代特点,在这两个方面求得阅读理解的深刻性
  在本设计方案中,课堂教学的整个思维流动表现为“课文、学生、教师”三方结合为一的动态“教学场”:1.课文是阅读和理解的内容,该课文以名篇的形态呈现,它规定了感受并认同本诗的思想情感、了解本诗的“意象”手法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应该汲取的“营养”,进而也提示教师本堂课应该教学什么,不应该教学什么2.学生是阅读和理解的主体,但是他们无法挑选课文,其“主体性”表现为通过自己的读、听、想、问、议等学习行为,达成对课文较为真切的感知和较为深切的理解,以实现在原有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基础上向前跨一步的发展3.教师是阅读和理解过程的规划者和引导者,他明了该课文的教学内容方面的取舍;他基本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和理解能力,知道教学中该作哪些补充,该向哪些方向发展;他懂得用哪些教学方法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课文、学生、教师”三方结合为一,形成动态“教学场”,是我国现代传统语文阅读课堂的基本规律,其中包含着我国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传统的长处和不足这种长处与不足在本堂课中均有所显现
  本设计方案中适当运用电脑视像课件,以便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某些图像和文字信息
  二、本课教学详案
  教学内容与实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诗人舒婷于1979年发表的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的一首诗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准确地理解诗歌,并能较好地把握朗读技巧
  (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诗)
  同学们都能把诗歌的字词句读对,但是还无法把一些朗读的技巧恰当地用上去,例如读重音、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上扬下降、语音的延长等等刚才的朗诵有些地方不到位,这与同学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有关系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请历史课代表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学生: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高考重新开始,中国重新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她说的基本正确我们知道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1977年邓小平同志重新主持中央经济工作,开始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新时期开始了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青年诗人悄然崛起,他们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其中突出的一位就是舒婷
  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舒婷
  (学生简要介绍舒婷)
  教师补充:请看屏幕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先后做过插队知青、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对中国社会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生活状态有较深的体验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以手抄稿形式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据说在1976年就已写出初稿,后来在 1979年定稿发表,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作奖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主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散文集《心烟》
  我们要读懂诗歌,就要以“意象”为抓手意象是什么呢?
  (学生:意象是表达情意的……学生:意象就是借助一个具体的事物,在上面表达自己的感情借物抒情)
  教师点拨: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意象: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屏幕上映出)
  以第一节为例,请同学们找出有哪些意象
  (学生小张: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看几幅:破旧的老水车,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肩膊的老纤夫(屏幕上映出)
  这些都是具体的事物,为什么说它们是“意象”呢?请同学们给出理由也就是要说说这五样事物身上存在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小傅:破旧的老水车代表自己经历了很多沧桑、困难、挫折;熏黑的矿灯也是说这个;稻穗是说自己把一切都献给了你;失修的路基是讲自己已经破碎了,……)
小傅同学说的观点你们赞同吗?
  (学生小顾:我不太赞同这些事物都表现了过去祖国的贫困、落后,说明的是祖国过去的状态,并不是说自己的主动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