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最近给学生讲宋诗《游园不值》,首句“应怜屐齿印苍苔”,讲到何谓“屐齿”,有同学回答说“屐”就是日本人穿的一种木鞋,……不料,话音未落,呼啦起来一片学生,情绪激动地大呼:“不许提日本”;“都不要买日本的东西”;“小日本坏死了”。他们还是小学生啊,我不禁惊愕!此前,我从来没有特意向学生灌输过仇恨的意识,我们的班歌是讴歌世界大同的《欢乐颂》,是团结起来成兄弟!平时,我教育孩子的主题是正义、自由、宽容、友爱。但为什么学生们会有那么强烈的仇日情绪?他们的爱国精神源自哪里?

  我不认为只靠学了几篇关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课文,学生就可以为民族利益而去赴汤蹈火了。最近,上海删除了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把这篇课文编排到了自读序列,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我倒不认为删除是一件坏事。这里涉及到一个怎样教学生懂得历史,继承发扬民族精神的问题,而一篇《狼牙山五壮士》堪当其任吗?过去,我在向学生讲授这一课时,真不知如何去读描写五壮士跳崖瞬间大呼气壮山河的革命口号的那段文字。我理解课文编写者的良苦用心,但我们要尊重历史,传达出历史真实的声音。那段文字倒不如这样写来:五壮士用无限眷恋的目光,最后看了一眼祖国的美丽山河,决心像高耸的山峰一样决不向日本强盗低头!于是,他们毅然地纵身跳下了悬崖。群山肃立,他们坚强不屈的生命化作了山间那一棵棵傲然而立的苍松翠柏!

  但实际上,我们的一些课文受了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抽象空洞地图解政治概念,为追求高、大、全,不惜曲解历史,无限上纲,造成了课文内容肤浅和虚假的弊端,就像朝鲜的教科书把我们付出了几十万志愿军生命代价的朝鲜战争,说成是伟大领袖金日成主体光辉思想的胜利一样,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我曾经在一篇《让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册六单元归真》的文章中对人教社的教材编选问题进行过讨伐。过去,这册课文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21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2 《观潮》、23* 《江总书记来我家》和24*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我总的感觉是本单元弥漫的情调不一,一会儿是高山流水、断肠人在天涯,一会儿又东风吹、战鼓擂,高唱起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有些媚俗,有的课文是昧了良心说假话,口号连连。但经过去年改版后的七册教材焕然一新了,反映新课改精神的实验教材就去处了过去很多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课文。其实,人教社的教材编写是在逐年进步的,我想,《狼牙山五壮士》被请出教科书实在不足为怪,那样无限拔高,远离生活的英雄形象很难真正让学生入情入脑,起不到任何教育意义,而一些人所谓的我们不能没有英雄的反对理由实在是一厢情愿。我觉得如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小学教材还是选编像《小英雄雨来》、《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小兵张嘎》和《鸡毛信》为宜,更能贴近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认知。

  但作为老师,既是教材的执行者,又是教材的开发者,在涉及到历史和人物评价时,要带给学生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使他们不至于从小就养成偏狭、极端的思想意识,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历史。我们要教育学生成为真正的历史唯物论者。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涉及到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做教师的首先要弄清楚: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而言,是不分民族、阶级、信仰和党派的。

  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中国的重庆市进行了为期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据统计,空袭重庆共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有30所学校曾被轰炸。重庆没有屈服,中国没有屈服。

  仅就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这些浴血抗日的战役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我们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永远值得纪念。

  在抗日战争中,自卢沟事变至1945年6月,中国军人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有的资料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一百还是二百,都已表明视死如归的抗日将领伤亡惨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普通中国士兵伤亡达三百余万人。无论如何,他们和在山西辽县殉国的八路军左权将军一样,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应该留在中国的英烈谱上。任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流过的血,出过的力,都不应该被遗忘。而遗忘也是一种国耻!

  抗战的初期,在英美法等西方大国还没有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的时候,中国没有被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征服,这是一个不屈的国家,生活着不屈的人民。 “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将尽我们的力量所至,抵抗到底。我们将奋斗到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惨败。纵使大好河山,悠久历史,都被鲜血染红,或毁灭在熊熊的火眼之中,亦在所不惜。”正是在凭藉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