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
我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还要放眼于对祖国和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追怀,培养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历史上一切阻碍我们进步的东西要具备批判的精神,培养爱憎分明的正义感。
记得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生也是学习一组讲爱国、讲革命英雄的课文。有一节课上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学的语文和英语哪个更喜欢?当然学生不会说不喜欢语文的,但也无意间流露出了对英语的景仰:妈妈说学好了英语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还能出国……“好啊,最好把老师也带去观光一下,那时,我恐怕走不动了,你们得开车来接我呀。”我调侃道。嘻嘻……大家心情很放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们知道吗?”我开始进入正题。 “知道,《诗经》里的诗啊。”有的学生开始翻弄起国学诵读资料来。 “当我们的祖先写出这样优美诗句的时候,你们知道今天讲英语的大鼻子、蓝眼睛、金头发的英国人、美国人的祖先在干些什么吗?”“不知道。”学生们伸直了脖子,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那时,他们的祖先还披着树叶和兽皮住在山洞里啃着血淋淋的兽骨呢,并在岩壁上划着道道记录着一天的事情。”“啊?好可怕!”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啊,到了距今一千二、三百年的唐朝发展到了顶峰,世界各国的人梦想的就是能来中国。你们谁还知道当时中国文化最高的成就是什么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好一阵思索。“至今它仍象甘泉一样流淌在我们身边啊。”我进一步做提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读啊!” “诗?”我忘记了是从谁嘴里吐出了这个对孩子来说是石破天惊的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顺势轻轻地吟诵起这句在中国老少皆知的唐诗来。 “是唐诗!”几乎异口同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前背出来了,一句接一句,一首接一首,以至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宋诗也有幸加入了唐诗的行列,还不尽兴,又把最近要求背的欧阳修的《秋声赋》读了一遍。 “我们中国后来落后了下去,距今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丢失了很多的国土,你们知道有多大吗?”“比今天中国版图上的鸡头鸡脖子还要大得多啊。” “老师,哪些土地现在在哪里?”几个学生认真地叫了起来,一副丢了东西想要找回来的急迫样子。 “如同今天的伊拉克一样,外国鬼子想炸哪儿就炸哪儿。还把中国的一些地方圈占起来,在门口写上‘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你们说是不是欺负侮辱到了咱中国人的头上啊?”给学生一些忧患意识也是语文课的一项任务。 “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立志救国救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打败了包括日本鬼子在内的一切凶恶敌人,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才赢得了民族初步的独立和自由。但是在今天,我们民族所面对的内忧外患依然很多,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大,知识的丰富,思考的深入,你们也一定能为我们的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引自《什么是语文》2003、9、21)
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还向学生谈到了竞争的问题。我告诉学生们,自然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家都喜欢看动物世界的节目,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们不都是在悠闲地散步,画面之外更多的是在残酷地争夺,这样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和优化。人类是高等的动物,自然也不能例外,历史上有很多民族消亡了,就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竞争中被打败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是也发出过“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吗?近代的中国落后挨打,几乎被列强瓜分,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和制度落后了,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引自《学生“造反”以后……》2005、1、6)
早在四年级的时候,记得是去年的3月18日,我又带学生们来到了英雄山,杨柳吐绿,青山着翠。我们转过烈士长眠的层岗,来到了“济南战役纪念馆”,以前几次想进去看看,都被门票挡在了外面(成人30元,学生15元),几次交涉(可否5元,让学生负担得起?)都不成。这次,学上们又喧嚷嚷地要进去,可还是被拒之门外。这时,胡亚男同学,一个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女生冲着门口的工作人员讲:“阿姨,这是让人受教育的地方,你们为何见利忘义?那些牺牲了的烈士在九泉之下会感到心寒,也是不会答应的!”义正辞严,不容辩驳!几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听了顿时局促尴尬起来,全没了以前冷冰冰的神情,有位像是一个小头头的中年妇女和气地对我说:“您是他们的老师吗?我请示一下领导,放宽一下条件,你们能来吗?”还是收费啊!只是少了。我赶紧说:“我也得和学生的家长商量,毕竟是拿钱的事呀。”看我们要走,那位中年妇女还给我们留下了联系电话(0531—2062384)。后来不久,有关方面就做出了每周二、四学生免费参观的决定。此事的促成,我宁可不相信是我们孩子们的呼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下一篇文章: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例研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