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秉承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引导方法进行学习。 我想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到队伍前,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们就插到队中,我们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我知道,当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的 语文老师非常不容易。在课堂上需要密切关注学生,从多角度来观察学生,师生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这种爱就体现在要对学生们将来的发展负责。
目前,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相信我会一直努力!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 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 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 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某位美国海军次长对某位华人的评价。根据军队的编制,每个师约有1-2万人,五个师就是5万人甚至10万人!究竟谁有这样大的威力呢?(停顿)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他的故事——《始终眷念着祖国》。
二、字词
(一) 生字
庚(gēng)子 遨(ào)游 眷(juàn)恋 拘( jū )留
触( chù )怒 募(mù )捐 诬蔑( miè) 募(mù)集
(二) 多音字
三、写作背景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也就是前部分)。
四、人物简介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火箭之王”和“中国航天之父”。
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冯·卡门)
1955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五、课文理解
(一) 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小组讨论)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经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4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二) 理清思路,明确主题
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的思路组织课文的。主题可概括为: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