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全赏析4
|
二词格高旨深,颇令美成失色。 57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①,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注解:①见第11条注。 今译:辛弃疾的《贺新郎》(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并且语语有境界,这是对意境的理解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然而这首词并非有意结构修饰,乃是心有灵犀,自然流出,所以后人无法学习。 赏析:稼轩词气豪胆壮,化用典故,信手拈来,妥帖自然;所成意境不待安排,自有高格。这乃是稼轩的个性、气质、学识使然,后人欲学,只能得其皮毛而遗其神韵。 58“画屏金鹧鸪”①,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②,端己③语也,其词品亦似之。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④殆近之欤? 注解:①温庭筠《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②韦庄《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③端己,韦庄(约836—910),字端己,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人。少年时疏旷不拘小节。唐僖宗广明元年,韦庄在长安应进士试,适逢黄巢入京,遂身陷兵戈,与弟妹相失,后作《秦妇吟》以记其事,流传甚广,时人称之为“秦妇吟秀才”。后韦庄仕蜀,唐亡后劝王建称帝自立,为之擘画开国制度,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韦庄之词与温庭筠齐名,同为“花间词人”的代表,世称“温韦”。其词于清丽秀艳、温柔缠绵之中每有清疏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相较于温词而言,韦词更为自然从容。 ④冯延巳《菩萨蛮》 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 词牌解:《更漏子》,此调始于温庭筠词“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因其中咏更漏,故名为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 今译:“画屏金鹧鸪”,是温庭筠的词句,而他的词品也与之相似。“弦上黄莺语”是韦庄的词句,他的词品也与之相似。如果要从冯延巳的词中找出一句来总结冯氏的词品,大概“和泪试严妆”比较接近吧。 赏析:“画屏金鹧鸪”乃闺中之物,又色彩斑斓,正象温词绵丽藻饰、幽深婉腻的风格。“弦上黄莺语”,则是声调跳脱清新,与韦词清秀缠绵、活泼自然的风格正相符合。“和泪试严妆”,“试严妆”自是闺中情思,然而“和泪”,则又平添款曲,别寄深意,正是冯延巳词在花间月下蕴涵忧患危苦之情的体现。 59“暮雨潇潇郎不归”①,当是古词,未必即白傅②所作。故白诗云:“吴娘夜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更不闻”③也。(此条原稿已删去) 注解:①白居易《长相思》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②白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白居易曾担任过太子少傅之职,故有“白傅”之称。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在中国诗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③白居易《寄殷协律》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侍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今译:“暮雨潇潇郎不归”,应当是古代的歌词,不一定就是白居易自己所写。所以白居易才在诗中说:“吴娘夜(暮)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江南)更不闻”。(王国维有误记) 赏析:苏轼也喜隐括前人词句,其《洞仙歌》小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南宋词人受其影响,使隐括成为词之一格。 60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①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②“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玉③《东浦词•贺新郎》④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⑤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注解:①辛弃疾《贺新郎》 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②辛弃疾《定风波》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 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③韩玉,字温甫,南宋词人,其词集名为《东浦词》。 ④韩玉《贺新郎》咏水仙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栏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 春工若见应为主。忍教都、闲亭邃馆,冷风凄雨。待把此花都折取,和泪连香寄与。须信到、离情如许。烟水茫茫斜照里,是骚人、九辨招魂处。千古恨,与谁语? ⑤韩玉《卜算子》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掩金铺独自眠,哪更逢寒夜。 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词牌解:《定风波》,唐教坊曲,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卜算子》,传说骆宾王诗喜用数字命名,人谓之为“卜算子”,词牌遂取以为名。又名《百尺楼》、《楚天遥》等。 今译:辛弃疾的《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和《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中的“绿”、“热”二字都作上去声读。这种用法,韩玉也已使用。他词集中的《贺新郎》词以“玉”、“曲”与“注”、“女”叶韵,《卜算子》中以“夜”、“谢”与“食”(当为“节”)、“月”叶韵,这已开北曲中四声通押一韵的先河。 赏析:“绿”、“热”在中古音中均为入声,为了押韵读为上声或去声。“玉”、“曲”在中古读入声,而“注”读去声、“女”读上声,四字在词中同属韵尾;“夜”、“谢”读去声,“节”、“月”为入声,四字同样押韵。在宋代,押仄声韵的词,同韵部的上声韵和去声韵可以通押,但是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一般都是不与上、去二声通押的。而在北曲中,入声归入了平上去三声,并且在曲韵中平上去三声通押,这就是所谓的四声通押,所以元代的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就把用来指导作诗填词的“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归并为十九个韵部,作为北曲押韵的指导。王国维所举情况正是反映了从“平水韵”向“中原音韵”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少年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人间词话全赏析4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人间词话全赏析3 |
下一篇文章: 少年歌(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