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组图]徽州少年歌

在“状元博物馆”建成之际,来自北京大学的19位历届高考第一名学生,会聚“中国第一状元县”,探访当年的文化气息,并开展“支教”活动。当分属两个不同时期的“状元”“亲密接触”时,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对知识的尊重。

高考状元”来到“状元县”

7月10日,中国首家“状元博物馆”在休宁揭幕。揭幕仪式上,除了向人们展示丰富多彩的状元文化外,还有一道风景颇为亮丽:活动现场来了19位北京大学历届高考第一名的学生。这些“现代状元”与“古代状元”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据了解,为博物馆揭幕的北京大学“状元团”,包括19位各省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学生和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他们恰好是因为高考成绩突出获得北大基金的奖励,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今年的活动地点就是徽州一带。

“不要叫‘状元’,我们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考试已不是读书的惟一目的。就叫‘北大学子’好了。”19位成员之一的周悦刚和记者聊天就这样笑着说道,“徽州只是以前在书上看过,这次来这片土地真实感受了一番,收获不小,对历史悠久的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在休宁这么一个小的山区县,竟然先后出了19位状元,真没想到。”

对于产生这些状元的科举制度,北大学子们也有自己的看法,“科举考试虽然有一定的弊病,但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1300年,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出色的、有着高素养的管理者,状元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和人才擢升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出现,使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下层读书人,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避免了世家大族的世袭垄断,这是最进步的表现。”

北大学子吴子桐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博物馆揭幕那天,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引起当地民众的普遍兴趣,不少人还请他们签名留念,有的家长拉着孩子的手说,“看看这些哥哥姐姐,要向他们学习。”“我当时很感动。虽然高考比较好只能说明以前比较优秀,并不能说明以后什么,我们也没有把这当成一个光环。但对孩子的激励、鼓舞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或许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把我们作为榜样努力学习。”吴子桐说。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状元县”期间,除了走进状元博物馆感受历史外,这些北大学子们还与当地学生零距离接触,留下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一个徽州少年的梦想

说到北大学子来到“状元县”,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吴浩。

吴浩,自称“休宁布衣”。2000年以黄山市文科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一直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建设与教育事业,并于去年暑假在当地组织了一次为期10天的农村支教活动,效果显著。今年暑假前,吴浩再次在网上发布了回家乡支教的信息,并呼吁更多的热心人到当地“寻访状元旧迹”,为休宁农村的孩子们留下开放的观念和跳动的思维。这立即赢得了全国许多大学学子的响应,其中包括19位各省的历届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学生。

7月13日,天上下着瓢泼大雨,当我们和吴浩联系的时候,他正在绩溪。几个小时后,从雨中冲进屋内一小伙子,是吴浩,“久等了。去年支教做得比较好,今年绩溪县也要我们去做,所以匆匆忙忙赶回来。”

吴浩很健谈。在和他的交流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徽州少年复兴徽文化的梦想。

“‘我是安徽徽州人。’这是徽州先贤、也是我们的老校长胡适先生自传中开篇的一句,它道出了最能摄动徽州人灵魂的那种认同。然而,胡适先生的这句自陈,在今天恐怕要面对‘徽州在哪里’的尴尬了。由于区划调整,作为行政区域的徽州,已然渐行渐远,只能是一个历史名词。然而,徽州人的风骨、徽州人可贵的人文精神不能丢!如果徽州前贤的精神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流失,那将真是愧对先人、无可原谅的了。如何继承和发扬徽州人的精神?如何秉承适之先生教诲一点一滴做起?这是我在燕园求学五载苦苦思索的问题。”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支教活动成功,吴浩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在去年盛夏,吴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北大学子,在休宁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暑期义务支教。

而吴浩所进行的支教活动也不同于以往简单地为增加青少年知识、直接以考试为导向的“填鸭式”支教,“教育的根本不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多少新颖的知识和技术,而是使受教育者对国家、民族、乡土、世人和自然充满温情和敬意,真正做到‘与人为善’,从而对世间万物胸怀‘人文关切’,同时养成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奉献的品格。徽州故土文风兴盛,所以,对徽州的重新解读是我们支教活动的一个重头戏。”

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

这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记者有幸目睹了几天。

第一天:放幻灯片。用温总理履新以来的一些精彩的演讲和致辞中暗含的典故,跟学生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一定要多阅读,读一些好书,同时要多思考;用一些旅游家的游历告诉学生一定要用心去感悟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一花一叶一一木都能给你以新的启迪。第三部分幻灯,伴着音乐,老师带学生读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希望他们永远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有一颗平常心,永远与人为善。最后布置了这次支教活动的惟一一次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这十天时间里好好读一本书或者读我们发下的阅读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接下来的几天,进入了人文讲座的正题。从胡适先生《四十自述》中劈头的一句“我是安徽徽州人”开始,跟学生讲徽州千年的世事变迁、徽州人的悲欢离合、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是向学生们导读诸如《菜根谭》、《世说新语》、《文化苦旅》、《国史大纲》等书籍,介绍了杜甫、胡适、陶行知等大师的为人与为学。

相比上午的讲座,学生们对每天下午放映的电影怀有更大的兴趣。他们惊叹阿甘的坚忍不拔和积极乐观,他们为《美丽人生》中勇敢幽默的爸爸最后的命运难过,他们被《和你在一起》中那位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小提琴手刘小春感动得泣不成声……

“来这里支教,对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对徽州和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听到了休宁籍的实业家和艺术家聂圣哲先生的讲座。聂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后归国发展实业,同时在戏剧和电影艺术领域颇有成就。他的讲座很精彩,通过自己走出徽州将近20年的经历传授了五样法宝: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热情带来机会。这些对我们也是启发。”家在广西,一同来到休宁支教的北大学子李晟也深有感触,“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有一些七八十高龄的老人冒着酷暑坚持听课,听我们对徽州文化的诠释。这是最令我感动的。能为复兴徽文化做点事,我觉得有意义。”

曾经是一片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土地,吸引着汤显祖七十高龄仍扶杖前来,留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千古绝唱;曾经有一群最勤勉的商贾,大江南北,无所不至;曾经有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而创下了至今仍无人能与之比肩的徽州奇迹。到今天,我们还有这种磁力,这份勤勉和这种精神吗?

很多的时候,吴浩和他的同学们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诚如吴浩在他的新作《徽州少年歌》中所说:“面对今天铅华洗尽之后的故乡,我要用我的文字为今日‘徽州的文艺复兴’鼓与呼:美哉我少年徽州,与天不老!壮哉我徽州少年,与国无疆!”

□文/本报记者 程堂义

align=center

北大学子在支教。·摄影 吴浩·

align=center

北大学子参观“状元博物馆”。·摄影 鲍文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少年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组图]徽州少年歌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