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教学设计
|
《桥》教学设计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高 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学习过程】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微型小说《桥》,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 板书: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二、还记得,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吗? 肆虐的洪水:我们通过录像一起回顾一下,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看录像) 看过录像,说说这是怎样的洪水?肆虐的、疯狂的、狂暴的、如野兽般的。 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打开书指读一段。 从哪个地方体会到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惊慌: 板书: 像野马、势不可挡、疯了似的、拥、挤、跑。 面对这肆虐的洪水,一百多号人,一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人们将面临的是什么? 联系生活中春游上大客车,几时号人,窄窄的车门。 (混乱,难以脱离危险,很可能桥毁人亡。) 三、就在这样一个危机的时刻,这样如此混乱的场面下,一位如山的老汉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1、指读:7、8节。 2、你们体会到什么? “清瘦的脸上”:操劳。 “不说话、盯”:(板书:不说话 盯)说明他在思考,沉着冷静。 3、“他像一座山”:(板书:像山)(比喻句,把老汉当作山。)追问:看出什么?高大(稳重)对了,有一个成语就叫做“稳如泰山”。就像前面的神态描写“不说话、盯”。 既然是个比喻,那么本体喻体之间就有相似之处。想一想,老汉和山有什么相通之处?(高、挺拔) 4、在人们的心目中老汉的形象是(高大的)为什么呢? ⑴ 直接。 ⑵ 正像上文所提到的,(这是一个受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5、什么叫拥戴?为什么拥戴?想象一下,老支书为村所想,为民所想的事例。 平日里怎么样?平日里谁家的院墙要重修了,老支书……;平日里李家没粮了,老汉……;平日里王家的牲口丢了,老支书……;平日里两家人闹了矛盾,老汉支书…… 评价:(你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谈,体会得很好。体会得很深刻。) 6、小结: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小事,但他是在急人们之所急,想人们之所想。所以村民们见到他就意味着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等于是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人们看到了他也就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不知所措的人们能够(停住脚,望着老汉。) 四、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得怎么做的? 自由读文10~23,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和动作的词句。体会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1、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善于指挥,组织能力强) 看,这两句话说得多么简短有力,9个字,既点出当时的情况,提醒人们当心。告诉人们怎么做。板书:(排队走) 2、党员排在后面:(板书:党员后走) 说的对,党员在危急时刻就应该这样做。这是我们党的纪律,一个党员的职责。 来看这是党章中的段落(看党章)指读。 读:老支书以严格的当即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来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喊:在跑风雨中,洪水、和人群的嘈杂声中。一定要简短有力。强调党员后走。 3、当混乱的局面刚刚得到控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指读:党员也是人) 4、他是怎么回答的?(接读: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的确是这样,如果这喊话人是一个普通群众,那(她就可以里理解,有情可原):如果喊话人是党员家属,这也……(可以理解);可他如果是个党员的话……谁来说说?(结合党章、一个干部的职责来谈、誓言)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有那位党员说出这样的话,他就不配党员这个称号。所以老支书才会冷冷地说:(齐读) 此时,老汉处事不惊,他的将决果断。再次激起了党员们的党性。群众被他的做法所震撼,被他的行为所感染。引读:竟…… 五、过度 可此时,洪水已经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人们的生命再一次濒临死亡的边缘。此时我们的面前出现的又是个怎样的老汉呢? 指3人:分角色朗读14~23小节。谁愿意说说: 1、凶狠(生汇报,板书:冲 揪 吼): 难道老支书真的无情吗?想想他此时的身份是什么?(老党员、支部书记、党的干部)(父亲)你说的对,而此时此刻他已经忘却了自己还是个父亲,忘却了生死;此时的他只是一个老党员,一个党的干部,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坚守自己的(职责)。 他所说的话,所提出的要求,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党。当他发现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公然违反党纪的时候。作为一个老党员、党的干部,是绝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谁来把这段再读读:指读,评读。 指导:突然冲,发现立刻制止;揪,愤怒;反问的语气,是质问;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比喻:它完全被激怒了。 有情,但不循私情,把所有的情给了群众,情系群众,在儿子和群众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群众。这就是你们知道的“三个代表”的优秀人物。 2、这个小伙子是谁?(老汉的儿子) 那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最亲最爱的人,虎毒还不食子呢,他对自己的儿子也这么无情吗? 友情:联系20节。 小结:说的对,老支书并非无情,当生死关头时,他忠于职守,情系群众,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也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最后的关头,把儿子先推上了生命之桥。当他眼睁睁看着洪水将儿子吞没的时候,它是那么的痛心疾首。一个父亲岂能不爱自己的儿子呢?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3、儿子是怎样看待父亲的? 瞪:怨恨。恨什么?眼看我死? 站:理解父亲,听从了。他也是个好党员。 推:孝顺。这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正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才教育出这样的好儿子,好党员。 六、多么可敬的父亲,多么可爱的儿子,一对多么让人钦佩的父与子 (老师读最后一段。) 面对这位一天内痛失两位亲人的老人,你就是人群中的一员,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关怀、照料、把对父子二人的感激,化作感恩的心。) 七、总结写法 同学们这篇文章缓缓紧扣,动人心弦。不仅是老支书的崇高精神感动着我们,还原自于小说的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1、开篇以中国画泼墨般的手法,渲染出了肆虐的洪水,惊恐的人群。 2、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段,语言极其精炼,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3、开头悬疑,结尾释疑。巧设悬念,情节跌宕起伏。 4、文章虽是悲剧结局,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桥》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桥》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桥》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