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的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里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1.出示西双版纳风景图,师:先请你们看几张照片,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交流。(美丽、漂亮、风景优美等)
2.这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就是我国的西双版纳。出示课题,齐读。
3.今天,就让王老师当向导,带领我们二(1)旅行团一起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去游览一番。各位游客,旅行开始咯!
4.出示图片及第一小节(改编)。
(1)生看,师范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听到了些什么?
(2)生交流。
(3)齐读。
过渡:西双版纳居住着14个少数民族,可书上只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少数民族,你们还想知道另9个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吗?走一走,看一看。
(4)出示:14个民族的图片及族名。师生配合读。
(5)你能记住多少呢?请你用:西双版纳生活着族、族和族。说说看,边说边填写评价表。
过渡:西双版纳不仅居住着那么多的少数民族,而且那里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所以也是――生:植物的王国。那么,课文究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呢?
二、学习课文:
1.请你自己读读课文2、3小节,用括号括出植物名称,用小圆圈圈出它们的特点。
(1)自己准备。
(2)指名答。
植物名称 植物特点
望天树 耸立云霄
箭毒木 见血封喉
古茶树 1700年前
草 会跳舞
花 会吃蚊虫
扁担藤 能解渴
海芋叶 能遮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