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长征 >> 正文

 

《长征》教学设计

一、尝试学习,自读质疑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长征

  生: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从江西瑞金开始历时整整一年,爬雪山,过地,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二万五千里,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长征

  生:我查找的是红军为什么长征的原因。毛泽东带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夺得伟大胜利以后,第五次王明排斥了毛泽东反围剿的正确路线,反围剿失败了。我还知道了乌蒙山在云南贵州境内。

  师:真不简单。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象,让同学们重温一下长征的历史。

    录象⑴

  师: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历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共368天,余下的100天大多都是在战斗中度过的。据美国著名记者斯洛统计:红军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

    看,这就是红军终于取得了长征胜利,胜利渡过甲金山时欢乐的滑雪场面。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红军经过了一些地方和红军行军非常不容易,而且还知道红军面对苦难/牺牲,都是不在意的,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知道了红军就是再苦,也希望中国能够解放。


二、梳理筛选,自主探究

  师:真不简单。你的发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板书:“不怕 难”

    同学们,你们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预习,很多内容你们自己都可以读懂了,那么,有什么问题呢?

  生:我想通过读这首诗,读到了红军那种不怕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写出了红军夺泸定时,感到非常恐惧,我觉得红军应不怕艰难,为什么这一句写出了“寒”。

  师:问得好。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中,既然是“逶迤”,就应该是腾“巨浪”,而不是腾“细浪”。

  师:对,像他这样去学语文。

  生:“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怎么把它看成一个“泥丸”来走呢?
 

四、小组研讨,互动感悟

  师:你们是否也像这样有好多问题?那么,我们就在学习小组中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尝试互相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大家再把诗读一读,议一议。开始──(音乐)

  师:同学们,刚才的小组讨论,我看到每个小组都非常激烈。一方面,你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我们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你们这一组研究讨论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哪一组先说。

  生:我们这一组解决“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个问题。因为红军队伍很坚强,很豪迈,从容不迫,他们应付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所以,红军在他们的眼中看见“五岭”就像是腾着细浪,看见了磅礴的乌蒙山,就像是在泥丸上走一样。这是我们小组研究、探讨的结果。

  生: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使红军不怕艰难?这时我们就试着解答这个问题。因为红军为的是老百姓,为的是人民,而国民党为的是资本家,为的是自己,所以老百姓拥护他们,使他们有了战胜了敌人的信心和力量,他们是人民的儿子,所以他们就想着为父老乡亲、为人民、为老百姓做贡献。所以红军队伍就更加有气势,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五、深读细品,鉴赏升华

  师:他们刚才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岭逶迤”,准确的应该换成腾“巨浪”这里却是腾“细浪”,觉得“细浪”好的举手,“巨浪”的呢?我们一起讨论以下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腾“细浪”好些,这样就可以写出红军虽然路途遥远、艰辛,牺牲了许多人,遇到许多困难,折磨,但他们把困难、折磨都看成是游戏。

  师:是游戏吗?“五岭”有没有查一查,在哪儿?什么叫“逶迤”?理解吗?

    同学们(板),“五岭唯一”连绵不断了江西、广西、广东四个省啊!“乌蒙磅礴”查过吗?这一“磅礴”就有了30个龟山那么高,是一般人能过来的吗?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仅仅就是凭着一双脚板,走过了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感觉一下,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读。掌声

  师:孙家琪同学,你刚才读时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面?

  生:红军在爬过“五岭”的时候,有的战士掉到了悬崖下,乌蒙山笔直陡峭,红军伤的伤,死的死……

  师:把你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

    生读。

  师:你有感受了,有体会了,全班有了吗?齐读。

  师:这场长征不是一场游戏,它难,因为红军面对的是怎么样的条件?还记得雪山、地吗?这无数艰险的自然环境就融在这两句诗中。下面,我们再看后两句,你们解决好了吗?

  生:“云崖”是很险的地方,可是红军却感觉到“暖”,这是心里“暖”。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一根根的铁索,打仗时,子弹打在上面,铁索是导热的,很烫,他们又在上面爬,可是却说“铁索寒”,为什么?

  师:你觉得争夺泸定桥应该是很激烈的场面,为什么这儿用个“寒”字?为什么在金沙江用的是“暖”字,在大渡河用“寒”字?刘老师通过网上查寻,搜集的资料做了摘抄,我读一下:……一枪一弹都没用,就把强大的敌人调开了。至于飞夺泸定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好,为什么一个地方用暖,一个地方用寒,小组再讨论一下。(讨论)

  师:大家理解了吧,好,理解后读出来。

    生读。

  师:你告诉我读第一句时,你的眼前出现的是什么面、心情?

  生:高兴,慢慢悠悠的渡过金沙江。

  师:敌人哟,你们真蠢哟!

  生:读第二句时,一个个的红军战士趴在铁索上,猛地攻城。

  师:还有什么面?

  生:看录象时,我看见红军一边前进以便从铁索上摔下去了。

  生:一大团火,木板都没了。子弹打在铁索上,有些战士的手被烫了,受伤了,掉进了大渡河里,他们是趴在铁链上一步一步怕过去的,不是走过去的,非常艰难。

  师:那么,一个“寒”字,让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生:抢渡大渡河时的恐怖。

  生:危险。

  生:难。

  生:毛主席写诗时,想起来心里都是寒的。

  师:大渡河夺不下来会怎样?

  生:红军将会全军覆没。

  师:前面是两个团,后面是两个旅,我们读的时候,有多少经线、悲壮和对红军战士的赞美

  女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男生读:大渡横铁索寒。

  师:红军前面的“万水千山只等闲”是红军战士在征服自然,那么这两句是是红军战士怎样?

  生:战胜敌人。(板书)

  师:这样的自然绝不仅仅是乌蒙、五岭,这样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一个巧渡金沙江和抢渡大渡河,而是有无数的艰难险阻摆在红军面前。然而,他们为什么能去面队呢?这样的困难是一般的队伍能战胜得了的吗?看看在抢渡泸定之前,还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录象)他们要在3天之内急行军600多里路,而且还要扛着沉重的枪,却死也不掉队。看看他那已经磨烂了的脚啊,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人?红军队伍中正是是有着许许多多平凡却又顶天立地的人,才能战胜下那无法想象的困难。(板书:人)

    所以,当毛主席手里拿着毛笔,在书写长征的时候,他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从盘古开天到如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看,冰天雪地行军着的红军队伍中,有我们的军需处长,他把最后一件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却在冰天雪地中安详地离去了;在艰苦的岁月里,老红军和小红军相互依偎着,吹着悠扬的笛声,传达着他们对革命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地上,严重缺乏水,一个一个的红军战士倒下了,那烤黑的牛膝骨啊,你留下了小红军的牙印,却没有留下他那鲜活的生命……但是,一个一个的红军战士朝着一个方向走着、走着,正是这一个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汇成了红军队伍这股无坚不摧的洪流!

    师配乐范读。

  师:如果红军长征的精神已经激荡在你的心灵,请你站起来,用你的生命呼喊着长征的诗歌。
 

五、引发新疑,课外延伸

  师:××同学深深地被这首诗打动着,请你说说你这时的感想。

  生:我觉得我们今天不好好学习的话,对不起革命的先烈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师: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变成一句话、一个词。

  生:红军伟大、了不起!

  生:我们要好好学习,抱效祖国。

  生:我很悲痛。那么多的红军战士牺牲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然太对不起那些红军战士了。

  师: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这种精神应深深地埋在我们的心里,如果我们也有了红军战士那样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未来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可是。我们如果有了这种战胜困难的豪迈之情,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不在话下。那么,我们把我们这种进顶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再一次融入我们对这首诗的背诵之中!

    (集体起立背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征》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