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长征 >> 正文

 

长征课堂实录

长征》课堂实录

(课前学生唱了一首欢快活泼的歌)
师:看到同学们的笑脸,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我感觉到了你们正生活在快乐幸福之中。可你们知道,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吗?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比如历史上惊心动魄、震惊中外的壮举——
师、生(齐):长征
师:(板课题)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收集得怎么样?赶快来展示一下。
生1:我收集了一些长征的小故事,有《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卢定》、《四渡赤水》、《马背上的小红军》、《丰碑》等。
师:收集了这么多小故事,很棒!
生2:我听爷爷说,红军长征时,没有吃的就吃根、树皮,还有系裤子用的皮带。(众生笑)
师:的确,红军当年为了充饥,就是吃这你们觉得可笑的皮带,甚至连皮带都没得吃。
生3:我收集了长征的背景。
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3: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他们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师:不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还介绍了长征的经过,了不起!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3:(有点不好意思)我翻了老师的教案书。
师:(善意的微笑)知道翻老师的教案书,不错吗!多翻几次,你也可以当老师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得不错,知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你们想更多的了解长征吗?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一位伟人挥笔写下的一首气魄宏伟、情感激昂的壮丽诗篇,这位伟人就是——
生:毛泽东。(板作者)
师:这首诗就是——(生齐:长征。)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就已经体会到了什么?“征”是什么意思?(远行)长是指什么长?(路长。)有多长?
生:二万五千里。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走过的最远的路有多长?都有什么感受?
生1:我走过的最远的路是到中江,有40里,感觉特别累,到最后是筋疲力尽。
生2:我走过的最远的路是到我小姨家,有20多里,因为是夏天,所以感觉又晒又热、又累又渴,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就哭了。
生3:我走过的最远的路是到团结水库,来回的路加水库的路大概有40里,感觉非常的累,双脚无力,又很痛,根本就走不动了。
生4:我走过的最远的路有30多里,我的双脚都打起了水疱,非常痛,我一边走一边呻吟。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走远路的体验,都感受到了走远路特累特苦。而你们走的远路一般只有三四十里,红军长征走的路却有多远?
生:二万五千里。
师:是我们同学所走的路的几百倍,甚至千倍,其中的累、苦可以想象,所以俗话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红军的足迹,踏上红军长征的道路,去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你们想不想去?(想!)你们敢不敢去?(敢!)
师:勇气可佳!今天,随同我们一起前行的还有一位记者,掌声欢迎谢记者!(由学生扮演)
生:(鼓掌)
师:让我们在歌声中起程(事前教唱《七律·长征》)!准备出发!
生(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请同学们看看,现在我们来到了哪里?(贴出五岭图,有条件的可用课件。)
生(甲):五岭山。
师:五岭山是一座山吗?
生(甲):是五座。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五岭山的?
生(甲):我看见这些山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我的资料书上说“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而诗中写的是“五岭逶迤”。
师:不理解的词你知道去查资料,还能灵活运用,且能根据特点判断事物。了不起,掌声送给他!可见,“逶迤”的意思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像女同学的情思一样连绵不断,女同学能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吗?(女同学读)五岭连绵不断,可见五岭山脉十分的——
生:长。
师;现在我们将一起来翻越这五座长长的大山,歌声响起来!
生(唱):五岭逶迤腾细浪。
(“记者”进行采访)
“记者”:这位同学,可以接受我的采访吗?
生(乙):可以。
“记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生(乙):有点儿累,喘不过气。
“记者”:这位同学呢?
生(丙):这些山太大了,太长了,不知道还要走多久。
……
师:才刚出发,同学们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难。怎么样,后悔了吗?
生:不后悔!
师:我们的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逶迤的五岭的?(腾细浪)“腾”是什么意思?
生:飞。
师:细浪会飞吗?
生:荡起。
师:对,“腾细浪”就是荡起的细小的波浪。可见红军眼中的五岭有什么特点?
生:很小。
师: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却像是细小的波浪,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5:红军不怕困难。
生6:红军藐视困难。
师:你们能读出这些精神来吗?(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继续前进。同学们看,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山有什么特点?(贴出乌蒙图)
生7:很险。
生8:很高,很雄伟。
师: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乌蒙山。
师:诗中是怎么形容乌蒙山的?
生:磅礴。
师:也就是说磅礴的意思就是——
生9:高大、雄伟,有气势。
师:我们的男同学最善于表现气势,把这种磅礴的气势读出来。(男同学读“磅礴”)
师:再磅礴一点。
男同学:磅礴!
师:听出来了,乌蒙山真是太磅礴了。现在我们就要翻过这座磅礴的大山,歌声响起来!
生(唱)乌蒙磅礴走泥丸。
(“记者”进行采访,学生谈翻山感受。)(略)
师:的确,要想翻过这座山很难很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乌蒙山的呢?(走泥丸)“走”什么意思?(滚动)泥丸大还是小?(小)
师:是什么在红军眼里像泥丸一样小?
生:乌蒙山。
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师:谁能读出这些精神来?(抽生读,评读)
师:继续我们的前进道路,看,我们现在到了哪里?(贴出金沙江图)
生:金沙江。
师:金沙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生:水很急。
师:从诗中能看出来吗?从哪里?
生:从“拍”字可见水很有力,很急。
师:你很会读书。山崖有什么特点呢?诗中是怎么描写的?
生:山崖很高,诗中用“云崖”这个词来描写的。云崖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崖。
师:非常完美的解释。要想从这样的江上过去,无疑十分困难。怎么办?不过了吗?可能会被敌人逼上绝路。过不过?
生:过!(生唱:金沙水拍云崖)
(“记者”进行采访:现在我们渡过山高水急的金沙江,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兴奋、喜悦、高兴等)
师:所以,当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他们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的高兴。你们能从诗中看出红军很高兴吗?(暖)对,“暖”就是;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心里感到暖,感到高兴。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的语气来吗?(生读)再高兴一点!(生又读)听出来了,非常高兴。高兴归高兴,我们还得继续前进。请同学们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
生:大渡河。
师:这上面就是卢定桥,上只有13根铁索,铁索离江面是几十丈。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生:(心里很害怕;双腿发软;心跳加快;太危险了……)
师:的确,要从这光秃秃的铁索上过去是非常的危险。同学们敢过吗?
生:敢!
师:不过一定要小心。出发!歌声响起来!(生唱:大渡横铁索寒)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就像红军一样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令老师实在是佩服。可这铁索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当我们过来之后心都还扑通扑通直跳,让人心惊胆寒。现在你能理解“铁索寒”的“寒”吗?那就是心惊胆寒。谁能来读好这句诗?
(生读)
生(评):我觉得这里我们既要读出铁索的危险,又要读出红军不怕危险。
师:说得好!你能来试一试吗?(生读,全班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双眼,有没有什么感觉?
生:没。
师:请睁开眼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贴出岷山图)现在有什么感觉?(记者采访)
生:(冷;好冷;好冷好冷……)
师:要从这里翻过去难不难?
生:难!
师:可我要告诉同学们,只要从岷山翻过去,我们就要到达终点了,你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用一句诗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
师:能读出这种高兴、喜悦的心情来吗?(生读)红军可比你们还要高兴,再高兴一点。(生又读)
师:听出来了,红军很高兴,所以当他们过了岷山之后有什么表现?
 生: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三军”是什么意思?()“尽”()?“开颜”是()?可见红军非常高兴。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红军的这种高兴吗?(生读,评读)
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高兴,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生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今天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困难,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你们应该为自己欢呼!(生欢呼)而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要数谁?()所以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长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读了之后,你能找出总括全诗的诗句吗?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齐读)请问:红军都走过了哪些山?趟过了哪些河?(生: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就这么几座山,两条河。为什么毛泽东却要说万水千山?“万水千山”什么意思?
生:许许多多的山,许许多多的河。(这里列举的山和河只是其中的代表)
师:这万水千山在红军眼中是什么样的?(只等闲)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怕困难、藐视困难、乐观……)你能说说他们的这种精神具体体现在哪里吗?()对,从这些事例当中就可见我们的红军具有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现在让我们再次来朗读这首诗。读出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读出对红军的赞美。(生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合上书,你能为黑板上的图配上诗句吗?(抽生)同学们一起来配诗,行吗?总括全诗的诗句是()对全诗进行总结的是(),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背诵了,连起来背一遍。(生齐背)师:这就是长征,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中国人的壮举,历史的壮举。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诗之后,作何感想,我们到底应该学习红军的什么?
生:(自由谈)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现在就有一件困难的事,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去做?(生议论)老师今天的课没有板书,你能为老师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美观的板书吗?
生:能!
师:谢谢同学们,别忘了把你们的成果交给我。好,下课!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征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