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C >> 长征 >> 正文

 

谈谈武进虎老师课堂提问的巧妙设置

谈谈武进虎老师课堂提问的巧妙设置

银川三中  杨华琼

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巧妙地设置问题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发展学生的思维方面,通过设置疑问,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表面,而是开动脑筋深入挖掘,这对于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口头表达和自学能力,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武进虎老师课堂提问的设置有许多巧妙之处,我就不谦虚地谈谈个人看法吧。

一、武进虎老师的课堂提问巧在何处?

1、巧妙地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疑问,很自然地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个好的开头,都可以使事物朝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在历史课堂中,课前复习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前提问可以复习旧课,也可以通过对旧课内容的思考,引入新课的学习。请看:

问:上节课我们讲到国民革命的洪流,其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有一个结晶是什么?

答:黄埔军校。

问:在军校中培养了许多人才,最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什么战争哪?

答:北伐战争。

问:北伐战争消灭了两大军阀,一个是吴佩孚,一个是孙传芳,在这时候,在革命阵营里面,国民党蒋介石挥起了屠刀杀向了谁呢?

答:共产党。

……

问:同学们:当蒋介石挥起屠刀的时候,革命还能请客吃饭吗?

答:不能。

问:回答只有一个,用什么方法?

答::武力。

导入新课:面对国民党的屠刀,我们只能拿起枪进行反抗,由此拉开了我们红色革命的序幕。

这些问题既简单又明了,加上老师热情洋溢的语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很连贯地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达到利用旧知识导入新课的目的。

2、巧妙地利用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夏老师在《参与2008年宁夏中考历史试题讨论》一文中指出:“专家学者认为历史教学的阅读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第一,要充分关注学生培养阅读过程中提取学习内容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找出与教师确定的阅读目标有关的资料内容,寻找特定的意思,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基本定义……第三,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对阅读的材料和历史史实能够初步运用科学史学观,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辨别某一个观点的正误,分析相关信息的出处立场,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课堂实录可以看出,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材料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上,最为典型的有两处:其一是讲述南昌起义时,他给学生一幅图后,问:从以上图文资料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学生经过思考老师的引导,读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通过一面共产党党旗,读出了南昌起义是由共产党领导的这个重要信息。这个案例遵循了“要充分关注学生培养阅读过程中提取学习内容中的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二是引用学生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作为材料,请看:

问:七律《长征》中,哪一句话表现革命者的这种情怀?

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我不这样认为,哪一句表达了红军对苦和累的态度?

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问:怕不怕

答:不怕

问:但事实上累不累、苦不苦?

答:苦

问:红军怕了没有?

答:没有

问:从红色武装起义失败到后面被迫长征失败,革命者放弃自己信念了没有?

答:没有

问:有没有悲观?

答:没有

问:相反是什么?

答:乐观

老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对阅读的材料和历史史实能够初步运用科学史学观,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分析相关信息的出处立场,形成正确的认识”,那就是:为了自己的信念,第一:再苦再累也不怕,第二:哪怕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也不悲观、不放弃!乐观地面对一切!我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常常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情感熏陶和教育,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很勇敢、很坚强。

3、巧妙地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设问,以达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每一节课都有其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武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其重点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长征的故事,体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特殊历程和艰难曲折。难点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及武装起义和创建革命根据地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整节课都在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尤其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由于问题设计巧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举一个实例:请看:

问:同学们,三次起义都失败了,这里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失败可怕吗?

答:不可怕。

问:可怕的是什么?

答:失败了却没有总结原因。

问:我们要不要总结原因哪?

答:要。

问:我们需要总结,红军更需要总结,红军的血不能白流。你们想一想,我们革命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答:我认为共产党失败的原因是他盲目地学习俄国,先攻打大城市逐渐向农村进行革命,然而,在中国,这种办法行不通的,应该从农村逐渐向大城市进行革命。

问:此前我们讲,选择大城市首先进行起义,我们是学习哪个国家?

答:俄国。

问:俄国的革命是成功的,说明他的理论是有胜利的因素的,所以我们搬过来了,搬过来到中国到底行不行,谁说了算?

答:实践。

问:好,实践证明了什么?

答:失败了。

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答:盲目性。

问:对,还有一点,中国的国情和俄国一样吗?

答:不一样。

问:也就是说,中国的国情和俄国的不一样,现在我们分析,中国的国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答:我认为,因为南昌三个都是大城市,城里头资本主义、就是他的地主、当时是地主,他们都是反对、反对毛泽东共产党的,拥护国民党的,所以,没有了群众基础,他们都失败了。

答:中国是农民很多嘛,那些农民不拥护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是维护地主的,然后呢,所以他就得从农民开始。

过渡:你说的问题,跟我带的毛泽东选集里讲的是一样的,所以,不要小看自己。

问:三次起义在城市有没有群众基础呢?

答:没有。

问:简单,概括起来说,就是谁强谁弱?

答:敌强我弱。

问:那么,在城市敌强我弱还能举行起义吗?

答:不能。

问:所以,历史选择了农村,红旗打到了哪里呢?

答:井冈山……

与前面的形式一样,老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突破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这一难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通过突破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建议:

1武老师设问喜欢用一连串问题用师生之间对话的方式进行,建议有的内容能否再推敲推敲,比如:能不能再精练一些?精确一些?或者将一连串的问题设置成一两个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深思或讨论,得出结论?例如:我以武老师引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为例,按照武老师的思路,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

《长征》中哪一句表达了红军对苦和累的态度?《长征》中表达了红军对苦和累的态度是什么?红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2、能否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再向前跨一步,在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之处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用刚刚形成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我还是以老师引用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为例,他与学生最后的一问一答是:

问:相反是什么?

答:乐观。

后面可以再跟一问:红军在苦与累面前的乐观态度,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什么启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征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谈谈武进虎老师课堂提问的巧妙设置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