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自读理解卷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中学 程立新 【自读目标】 1、了解圆明园艺术成就和侵略者的罪恶。 2、了解对比结构和反语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试卷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板书。 答: 。 2、信件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它们在内容上有 关系。这种安排能起到 的效果。 3、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能起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试找出运用反语的句子。(至少2处) ⑴ 。 ⑵ 。 4、雨果为了表现圆明园艺术成就之高,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它与 等建筑作了类比。 5、圆明园艺术来源于幻想,请从文中找出2个具有幻想色彩的词语。 ⑴ 。 ⑵ 。 二、片段阅读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答: 。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答: 。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 答: 。 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答: 。 ⑵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艺术无国界) 答: 。 三、拓展阅读 概说圆明园 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1709年,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允祯(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乾隆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主要部分。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所以习惯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著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或采取江南绮丽多姿的名园胜景,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特别赏赐,就是那些封疆大吏,也不得擅自入户游逛。1897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幕僚数人游览圆明园废址。虽然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然还是皇家禁苑,像李鸿章这样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可以想像昔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可以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1861年1月14日,英国《泰晤土报》刊载了以《北京和平》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况时说:“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这样的描述:“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罩着行幸处所,并且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像一长期的日蚀。”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1、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④段)大量引用英方的材料目的是什么? 答: 。 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段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圆明园的始建、修建、扩建、面积、得名等情况。 B、②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C、本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D、文章没有具体介绍圆明园内部结构轮廓,是因为扣住题目“概说”二字,从本文的写作意图出发,这样介绍已经足够了。 3、在文中找出最能说明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入的例子并用一句话概括回答。(不超过20字) 圆明园祭 冯 峥 ⑴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⑵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⑶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⑷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⑸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⑹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⑺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⑻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⑼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⑽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⑾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⑿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⒀这是历史的悲哀! ⒁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⒂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⒃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⒄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⒅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答: 。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答: 。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 的心情。 4、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 词活用为 词。 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答: 。 6、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 7、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答: 。 8、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 。 【参考答案】 一、整体感知 1、⑴ 斥(控诉等) ⑵ 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⑶ 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⑷ 敬重和同情 ⑸ 由因到果(逻辑) 2、对比、突出英法联军侵略他国、毁灭人类艺术的罪恶、 3、略 4、希腊巴特农神庙 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 巴黎圣母院 5、恍若月宫 梦 二、片段阅读 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⑴ 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⑴ 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三、拓展阅读 概说圆明园 1、引用英方的材料,更能有效地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C 3、宠臣李鸿章私带幕僚游圆明园受处分。 圆明园祭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2、雨果 3、抒情;悲伤 4、形、动 5、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6、慷慨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7、作者持否定态度。 8、读史使人明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自读理解卷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