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把握关键语句,领会文章的深刻内含和炽热情感。 2、理解雨果的生死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实录 师:公元1850年8月18日,遥远的巴黎,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四天之后,在巴黎拉雪兹公墓蒙蒙的细雨中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面对成千上万自发前来吊唁巴尔扎克的群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巴尔扎克葬词》
。现在,让我们借助屏幕简单地回顾一下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光辉的一生。 (出示投影:“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这是巴尔扎克早年的抱负。出示巴尔扎克生平简
介--这是巴尔扎克一生的成就。) 师:同学们,面对挚友的英年早逝,雨果在演讲中用怎样的称呼,来盛赞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优秀的儿子? 生:“思想家”、“作家”、“天才”、“诗人”等称呼。 师:大家注意没有:其中有一个词,始终像主旋律一样回荡在课文的始终? 生:(小声)好像是“天才”。 师:是“天才”。“天才”这词和其他三个称呼有什么不同吗?换言之,为什么唯独“天才”这个词头在雨果演
讲中连续出现了5次,并且分别出现在演讲的开始、中间和结束? 生1:“天才”这个词在外延上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 生2:“天才”一词,更能表现雨果作为一个作家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个人的感情色彩鲜明。 师:大家体会得真细腻!围绕这个核心词汇,雨果还通过哪些具体的评价,集中概括巴尔扎克一生天才的成就? 生1:“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
死。” 生2:“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手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
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 师:噢,我们暂停一下。刚才第一个同学所读的句子,如果结合它所处的语境,其实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生:(略作讨论)这里面有二层意思:1、巴尔扎克是个思想家,而不仅仅是个作家;2、作为一个思想家,巴尔
扎克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从此以后思想家将超越政治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师:哦,难怪下文称巴尔扎克为拿破仑之后的“精神统治者”。为了突出这一点,大家是否发现,这里运用了一
种语言技艺? 生1:类比。强调巴尔扎克比黎塞留之后十七世纪的作家更伟大! 生2:是类比,但这里并没有对比体现优劣的意思。 师:作为一种语言技巧,那么类比到底是否有比较高下的意思没有呢?(学生小声嘀咕)我记得恩格斯《在马克
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曾说“正像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这里恩格斯是否说马克思比达尔文更伟大? 生:(一起)他们一样伟大。 师:好!请同学们继续在文中寻找概括评价巴尔扎克天才成就的句子。 生3:“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
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生4: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
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什么。” 师:同学们在这里是否有所发现? 生1:课文这里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前面的内容,在角度上发生了变化。前者主要着力评价巴尔扎克的思想成就,
这里评价的主要是巴尔扎克的作品。 生2:我认为,这里说的还是巴尔扎克的思想成就。因为就巴尔扎克而言,思想和作品始终是一体的,思想不可能
脱离作品而单独存在。 师:说得好:思想不可能脱离作品而单独存在!但作品呢?是否所有的作品都包含着思想,或者说,作家就是思
想家呢? 生:不一定。正好乾隆皇帝一生写了上万首诗没人叫人诗人一样,不是所有的作家都可称作思想家的。 师:因此,我们说评价思想和评价作品在角度上还是有所区分的,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吧? 生:我有。就巴尔扎克二言,赞扬其作品和思想就是一回事,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说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是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种说法从深处理解,其实不仅仅
是因为“《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
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而是说巴尔扎克以天才的思想敏锐地从纷
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本质,发现和揭示了规律性的东西。课文第4自然段还有这样的句子:“巴
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探索人、灵魂、心、腑脏、头脑和
各个人的深渊…… ”巴尔扎克为什么敢于如此?是因为他凭借着天才的思想和顽强的精神。所以,我认为课文这
里仍然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思想。 师:高,刘关关同学的分析有理有据,有观点有展开!为我们的思维打开新的窗口。这个问题,我们课后不妨查
找资料,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那么,课文有没有直接评说巴尔扎克作品的句子吗? 生5:“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
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师:这些句子很美,闪烁着哲理和诗意的光芒!大家发现没有,“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
岁月还多”中“饱满”这个词用得很有特色。 生1:是的。“饱满”一般是形容一个有形的物体,如“颗粒饱满”;有时也移用这个词说“精神饱满”,但一生
是“饱满”的,形象是形象,但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生2:一个人一生“不饱满”,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干瘪的、空虚的;那么,一生“饱满,应是指巴尔扎克的一
生是充实的、富足的。 师:据我所知,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但好像不是富足的。这个伟大作家的一生不但生命短促,而且
在他奋斗的一生中,还充满了贫穷和孤独。与常人不同的是,巴尔扎克将这一切不利的因素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笔耕不辍,二十年时间不到,完成了90多部作品的创作。我们能不能仿照刚才那个句子的结构,以贫困和孤独
为主题,仿造两个句子,以高度评价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兰西文学巨匠? (学生使出纸笔书写,教师巡视观察) 师:(实物投影学生当堂仿写的句子)“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
;“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师:从刚才仿写的句子中,我发现大家已经与巴尔扎克这位19世纪的思想家建立起了感情的沟通。在这个世界上
,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生命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关怀与爱的人们,巴尔扎克就站在
这样的人群之中,他从思想、作品和精神等多方面,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让
我们集体将课文的5-8节重温一下。 (学生齐读课文) 师:死亡,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天才的死亡尤其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世界上从没有什么事
比目睹死亡更能激发人们对“如何活着”这个问题进行。巴尔扎克的英年早逝,让善感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感慨
万千,对生和死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投影出示思考题:“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英年早逝作了哪些深刻的思
考?”) 生1:雨果认为,“不管我们怎样悲痛”,也只能先“忍受一下”;“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只好“先接受下
来再说”。可见,这位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能够尊重规律,尊重客观,勇敢地直面现实。“面对崇高的奥秘”,进
一步“对死亡加以思考”,从而“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生2:“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不必把死亡看得太恐怖,也不要为伟人的离去而过分悲痛。 生3: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师:“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这个句子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生:凡是天才,就会永垂不朽! 师:请同学们注意,雨果这里没有用“永垂不朽”这个词,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且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余地。
关于生和死问题,古今中外,有无数先贤仁人对些进行过认真的探讨。比如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我们能想起更多古往今来关于生死问题不同的表述? 生1: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 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3:列夫.托尔斯泰还说过:“死亡,令人愉快的兄弟。”…… 师:(出示投影“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会降临的节日。”)这是谁的话? 生:(集体回答)作家史铁生。 师:同学们谈的大多是青史留名人物已有历史定论的生死观。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的人并不这么想。“人生
在世,吃喝二字。”还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重要的活着的质量,而是不是活的数量”。我们如何看待
这种说法呢? 生1:这是一种庸俗的人生观。 生2:说法虽然不好听,但强调生命存在的价值,不无道理。 生3:生命是美好的,我们今天说“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的重要性。我个人以为,无论发生
怎样的情况,生命是压倒一切的。 生4:按照刚才同学的看法,周作人变节当汉奸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老师,你说呢? 师:同学们的讨论,我不妄评。但我想:所谓生死观问题,其实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核心在:人怎样
活着才算有价值?人们一般喜欢将人分为两类:“积极”的和“消极”的。所谓积极的人,在说有价值的话,做
有价值的事;也有人说有价值的话,但没做有价值的事,我们说他言行不一致或者言不由衷。另有一些人既不说
有价值的话,也不做有价值的事,甚至毁灭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谓之“消极”和“反动”。在一代文豪雨果的演
讲中,,我没有读到巴尔扎克的豪言壮语,但我非常清楚巴尔扎克持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死观。 生:(沉思)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师:在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天才的巴尔扎克实现了天才的跨越。他和死让世界看到了光明、开始和永
恒。我想假如二十年后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不但一事无成,甚至成为社会的麻烦和包袱,那时我不知道大家是难过
他身上缺乏巴尔扎克式天才的种子,还是惋惜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出了差错!当然,今天我们每个人不是都有机
会取得如巴尔扎克一般惊人的成就的。但如果一个人终其所有,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和发挥,尽管
他依然默默无闻,但我们称其为“天才”,过分吗? (学生沉思) 师:公元1850年8月22日,雨果在巴黎拉雪兹公墓蒙蒙的细雨中,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送别他的朋友。相对于雨果的
过世,人类历史又走过一百二十多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化为无形,却留下艺术的
美。”雨果的演讲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什么呢?我期待着同学们课后写出精彩的随笔!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