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赵普的传说:流传千载的谎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京大学历史系 蒋非非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诵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关于《东都事略》与《宋史》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称“《宋史》尤多舛误,元人修史盖未尝考证此书”。洪业先生则认为,《宋史·赵普传》所据史料即王书。从文字内容看,二者承袭关系颇为明显,但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有关赵普读《论语》决断朝政的故事自南宋后广为流传,如南渡20余年后成书的蔡絛《铁围山丛谈》亦有同样记载,与《鹤林玉露》约略同时的赵善璙《自警编》、黄震《黄氏日钞》、吕中《大事记讲义》等都有赵普惟读《论语》决断大事的记载,《宋史》所记为当时人熟知故事,不必一定取自王书。

    更奇的是,赵普每天回家后关闭房门打开箱子取书读,到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才知道他终日读的书是《论语》。洪业先生认为,北宋东京开封府人文荟萃,《论语》非珍本又非禁书,“闭户私读”不近情理,“反似奚奴婢女闲谈藻绘之辞”,不可置信。然而,“奚奴婢女”为何要拿主人家一部平常书籍作谈资?《宋史》又为何将“奚奴婢女闲谈”郑重写入国史?

    其实,《宋史》“阖户启箧”四字也是一句谎言。赵普“阖户”之后,凭何确认一定“启箧取书”?唐朝以降,雕版印刷业发达,五代时已经刻版印制儒学《九经》。公元990年太宗遍赐各路官员《九经》,加上佛经和前朝史书子书,赵普书房内放置的各种书籍至少千卷,太宗说他“经史百家常存几案”盖非虚美。即便赵普死后家人发现他箧内有《论语》20篇,也不能证实《宋史》“阖户启箧”之说。那么,《东都事略》与《宋史》记载这么一个一戳就破的谎言理由何在?在北宋,《论语》因何不能与“经史百家”一并“常存几案”,必须藏于箧内?而宰相赵普读《论语》必须“阖户”,不愿为人所知的理由又何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为后人道出了个中秘密:

    杜少陵(杜甫)诗云“小儿学问只《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只《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原来《论语》在唐宋时代只是儿童读物,赵普官至当朝宰相,再读《论语》有悖常理,所以《东都事略》与《宋史》有“阖户启箧”之说。从儒学发展史看,汉代儒家以《诗》、《尚书》、《易》、《周礼》、《春秋》为“五经”,朝廷设五经博士,弟子学经考试合格可以入仕,《论语》在汉代并不具经书地位。唐代“正经”有九:《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孝经》、《论语》只称“兼经”。唐代明经科一般考《九经》中的两经,只有十岁以下的童子科,应试者考一经加试《孝经》、《论语》。汉魏至唐,儿童启蒙先学《孝经》、《论语》,其后才学《诗经》等儒家经典。所以,杜甫诗云“小儿学问只《论语》”,意为读过《论语》只是小孩学问,算不得什么,离儒家经典的堂奥还远着呢。宋朝科举考试内容《九经》与唐相同。北宋程颢、程颐兄弟推崇《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等篇,二程是洛阳人,又在洛阳宣讲,时称“洛学”。南宋朱熹奉二程洛学为道学(理学)正宗,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一书并作注,即《四书章句集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赵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赵普的传说:流传千载的谎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