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山西省阳泉市平坦中学 杜秀婵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直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至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参看参考书)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的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凌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时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1、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穿凿 揣摩 2、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样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五、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苦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由于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六、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学生自由质疑,全班讨论解决。 七、延伸阅读、探究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一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八、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搂,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九、布置作业 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学 好 香菱 乐 善 诗 香菱 善 学诗 黛玉 苦 教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香菱学诗,曹雪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