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秋兴八首(其一) >> 正文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

作者作品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在耒阳。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有《 杜工部集》。

本课导读

这首诗是作者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公元759年,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即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不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组诗。

《秋兴八首》(其一)首联从秋景写起,写出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第二联承上展开,写出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第三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尾联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诗人由深秋的哀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补的担忧。

全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脉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串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章法谨严,情景无间,语言练达,形神交汇,浑然一体。

 

课文译释

玉露①凋伤②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③。

江间波浪兼天④涌,

塞上⑤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⑥他日⑦泪,

孤舟一系⑧故园心。

寒衣⑨处处催刀尺⑩,

白帝城高急暮砧⑾。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木凋零衰败。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⑦他日:往日。⑧系(jì):系舟上岸。⑨寒衣:冬天的衣服。⑩催刀尺:赶裁新衣。⑾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石。

析文品妙: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联以秋枫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黯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而出(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中原),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尾联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悲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秋霜伤害枫树凋谢了木叶丛林,

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

峡中的江水波涛翻滚汹涌连天,

塞上的风云漫卷密布大地阴沉。

从菊已开两次回想他日要落泪,

孤舟永远系住游子的归乡之心。

寒冷季节处处都在催赶制冬衣,

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捶衣的声音。

知识卡片

杜诗概览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秋兴八首》(其一)翻译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 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和杜甫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之七>杜甫三绝唱之一]
    秋兴八首---杜甫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
    明 许光祚草书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
    《秋兴八首》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云南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杜甫与《秋…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杜甫的《秋兴八首》鉴赏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杜甫)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一)》
    《蜀道难》 金晓涛
    秋兴八首 其一 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原诗          实际…
    《秋兴八首》教学反思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秋兴八首初评其二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旅夜书怀》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四)
    《秋兴八首(其一)》同步教学设计
    情因景而重,景因情而浓——《秋兴八…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八)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七)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五)
    秋兴八首(其一)_英语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三)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二)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赏析
    语文:杜甫与《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