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Q >> 秋兴八首(其一) >> 正文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那个春色十分的日子,我款步走进高二(1)班教室,将与学生共度两个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玛蒂尔德的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决定由此入手,通过分析情节,了解人物命运,把握决定命运的性格因素。
   
在简单的导入之后,我转身挥笔沙沙沙,板书五个小标题——“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假项链,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在相应的地方分别填上它们。
   
接着我指导学生逐层研读,讨论我精心设计的问题。如梦项链部分,我提出两个问题:
    1
、如何理解第一句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若去掉字,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
、年轻的玛蒂尔德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痛苦,她找到了什么出口? 
   
要求学生寻读相关语句,了解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梦境以及梦境萌发的土壤。

教学进展得很顺利,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了。为体现民主作风,我特意安排学生发言。学生慷慨陈辞:玛蒂尔德最初的确为虚荣心所俘虏,但是当她面临选择时,她能勇于直面惨淡的现实,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最终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妙!与我的结论如出一辙。我暗暗喝彩,满意地宣布:下课!
   
在这两堂课中,作为教师无时无处不在,然而学生的在哪里?当这样自问时,我渐渐不安起来。
   
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划分层次逐层研读总结性格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阅读,一直是在跪着阅读。之所以出现这种目中无’”的设计,是因为我只是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因此,我所谓的指导无异于指挥。在这样的阅读中只有聆听,没有对话,哪会有真正的文学解读?学生阅读不充分,哪能真正理解人物形象?
   
海德格尔说得好: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习对话,而非旁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而不是教师自己与作品作者对话的结果;否则就意味着剥夺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扼杀其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销蚀其对文学的热情。即使教师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学生也全盘吸收了,这样的教学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想到这里,我不由汗涔涔而大惭,我哪称得上称职的教师啊!我陷入了情绪的低谷之中。
   
机缘凑巧,同年级一位老师请假,由我代课,教的还是《项链》。我决心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将传授式教学改革为对话式教学。 
   
春天的校园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玛蒂尔德的世界,正静静地期待着我们的阅读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期望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了解玛蒂尔德时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命运。我微微笑着,亲切地凝视着学生,用低沉的声音说:什么是悲剧?鲁迅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在这种文学作品中总有一种破坏的力量,如同一只魔爪把美好的一切夺走,从而引发读者内心崇高的悲壮感。那么,玛蒂尔德的人生是不是悲剧?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不幸的生活有没有毁掉它?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玛蒂尔德的人生,了解她性格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学生凝神听着,若有所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指点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并把阅读的点滴发现写在字里行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期望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揣摩语义,感受体验玛蒂尔德丰富饱满的形象,于是粉笔一挥,大书一行字假如我是玛蒂尔德……’为话题说一段话,紧接着补充道:阅读欣赏中,对作品的读解是呈开放性的,每个同学都有话语的权利。我以真诚的期待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

由于玛蒂尔德一生的转折点在失项链处,大多数学生关注的目光聚焦在这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项链一去兮不复返,玛蒂尔德还有什么选择?学生众口纷纭,见仁见智。其中一个声音特别响亮:假如我是玛蒂尔德,我会以青春美貌换取梦想的人生!在或赞赏或疑惑的议论中,他继续侃侃而谈:这不是一条通向梦想的幽雅天堂的终南捷径吗?在夜会上乍露头角就引来了部长等人的注目。如果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马上轻而易举地还掉债务。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法国、在今天的中国也不是没有,君不见有许多女子愿意以出卖人格,牺牲尊严为代价换来高消费的享受?这种说法很有代表性,它来自于对玛蒂尔德借项链前后心理的把握。我严肃地提醒他:在文学作品中,包含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它们给予我们创造性阅读的可能;但这种联想、想象的前提必须是立足于文本整体,不为局部所迷,否则所得的阅读经验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于是,学生联系还项链以后的情节,重新走进玛蒂尔德的世界,俯而读,仰而思,喟然长叹:豪华的生活的确令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严去下注。丢项链后,当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这两个砝码摆在人生的天平上,愿意放弃美丽,选择尊严话音刚落,周围响起掌声,其中也有我的。
   
最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玛蒂尔德形象的短评。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当几十个学生的心目中出现不同的玛蒂尔德时,我欣欣然地抓住教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在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中真正实现主体性的自由阅读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生成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使信息实现零距离的交互,何乐而不为?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充分的空间,使之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可以说,我是起手来,不让自己越俎代庖,但决不冷眼旁观。在辩论准备和进行阶段,我都要事先进行前瞻的、及时的指点,指点学生提出鲜明的观点,并且在文中寻找有力的论据。
   
请看,一方所持的观点是: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自食其果,可怜可悲。所用的论据有:
   
年轻时沉迷于荣华富贵的梦乡;

陶醉在所谓的成功中忘乎所以;

经常性地回忆舞会,虚荣本性难改。

考虑到辩论是学生之间特殊的对话,我不忘提醒学生,论点要针锋相对,论据要一一击破。后来另一方提出了玛蒂尔德坚强善良,直面人生,可敬可佩的观点,所用的论据有:

生活不如意产生梦想,值得同情;

为舞会精心打扮,见其自尊;还项链时的忐忑,见其良知;毅然过起艰难的生活,见其负责;

回忆舞会,既是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也是对人生悲剧的反思

通过辩中读,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对人物的悲剧命运倍增同情,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更显亲切。 
   
对话太精彩了!教室里不时发出喝彩声。是啊!好的课往往就是一段精彩的对话。在教学的三个环节——“感知体验探究中,教师尤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时、处处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培养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与见解的过程。
   
通过对话型教学的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的课堂上,教师要坚守人文主义的精神家园,尊重学生与文本对话、自我收获的结果。不要什么标准和权威,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不要亟亟以求结论,需要从容地享受阅读的过程。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在阅读教学的有我之境里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从容地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种感觉。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沉重的一声叹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 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和杜甫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之七>杜甫三绝唱之一]
    秋兴八首---杜甫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
    明 许光祚草书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
    《秋兴八首》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云南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杜甫与《秋…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杜甫的《秋兴八首》鉴赏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杜甫)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课堂实录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一)》
    《蜀道难》 金晓涛
    秋兴八首 其一 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原诗          实际…
    《秋兴八首》(其一)翻译
    《秋兴八首》教学反思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结构分析
    秋兴八首(其一)_英语
    秋兴八首初评其二
    《秋兴八首(其一)》同步教学设计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鉴赏
    《旅夜书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四)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案例
    情因景而重,景因情而浓——《秋兴八…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八)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七)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五)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三)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二)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赏析
    语文:杜甫与《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