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陈涉世家 >> 正文

 

古代诗词鉴赏基本技法浅谈

 古代诗词鉴赏题,是大多数考生望而生畏的考点。究其原因,大体如次:其一,对古代文化缺乏基本了解。其二,阅读量过少,感性认识不够。其三,命题者命题概念上的混乱,考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答题。其四,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比较茫然。

    那么,鉴赏古代诗歌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呢?或者说有没有什么诀窍呢?

第一:注重相关信息。任何一首诗歌,我们都不应该把它看成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想方设法搜索与之相关的种种信息,以期找到解答问题的最佳门径。这些信息主要包括:

    一、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求我们尽可能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方面的信息。大体说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作者的人生经历。诗人的人生轨迹往往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明显的印记。或羁旅之愁,或边患之忧,或屈才之伤,或家国之痛……所谓“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产物,诗人某一时期的真情实感往往被忠实的记录在他们的诗作之中。像屈原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李白的傲视权贵与放荡不羁、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白居易的关注民生与仕途起伏、苏轼的才高于世而屡遭贬谪、李清照的亡家丧夫痛彻心扉、辛弃疾陆游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李煜的由一国之君而阶下之囚,等等,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经历,他们的遭遇,对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其二,作者所处的时代。每一个作者都是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与作品,不可能不带有时代的印痕。因此,了解一些特定的时代风格,对理解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会有所补益。古诗的鼎盛时期是唐代,而有唐一代,历史上大致把它划分为四个时期。初唐时期,国力开始上升,时代需要作者尽快摆脱六朝遗风,于是有“初唐四杰”等大批优秀作家诞生。作品风格也逐渐由风花雪月宫廷御用转向广阔社会。盛唐时期,国力鼎盛,睥睨万古,“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以李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家喷薄而出,边塞风光、山水田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盛唐特有的万千气象,一时蔚为大观,成为中华文学史的奇观!而这一时期,时代的主旋律就是旷达昂扬,开阔进取。进入中晚唐,大唐盛世不再,藩镇割据猖獗,中央集权式微,国家动荡,民生凋敝,于是感时伤世、哀婉伤怀之作逐渐成为诗作的主流。五代十国的战乱频仍、北宋的经济繁荣与边患不断、南宋的偏安江南与中原沦陷、元代的仕进无望与勾栏生活……凡此,对诗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些时代特色不可避免地会在作者的作品中有所反映。所以适当的了解时代特色,时代风气,对我们了解作家理解作品,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注意诗题。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区分诗歌题目、词牌和曲牌。词牌、曲牌是音乐曲调的名称,与诗歌内容是没有丝毫关系的,如“念奴娇”“虞美人”“中吕·一枝花”等。而诗歌题目大多与诗歌内容有某种联系,或标明时间地点,或显示人物事件,或暗示思想倾向,或表明观点态度……因此,赏析诗歌,对它们的题目不可不注意。如《春夜喜雨》,着一“喜”字,欣喜感情立现,而《喜见外弟又言别》,由“喜”而“又”,则作者的复杂情感如在目前。又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若不是愁思满腹以致让作者辗转反侧,何至于“中夜”起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洛城闻笛》都含一“闻”字,但一是“闻”捷报,一个“闻”思乡曲,所以虽同有一“闻”,但是其所抒之情何止相距十万八千里!故而,诗歌题目,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钥匙之一,不可不多看几眼,多想几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关注注释。

    正因为考生——尤其是理科考生对古代诗人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高考命题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注释文字,这些文字往往见于诗歌选文之后,有时甚至暗藏于考题之中。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些注释文字,它们对我们理解诗歌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就是那把金钥匙。如:2007年福建省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宋朝谢枋得的《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如果没有注释文字,我们也许会把它当做一首个人际遇不时或羁旅乡思或怀才不遇,而“几生修得到梅花”极有可能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相提并论。显然,这些,都偏离了题旨。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对作者不了解,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了解,只能按照一般的意象理解方法,作出如是结论。当我们看到命题者对原诗给出了两个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后,诗人所抒发的国破家亡之恨和决心学习梅花凌寒独开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又如2009广东卷是杜甫的《月》: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题目(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果没有注①,我们就很难把握住作者的“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故而,赏读诗歌,离不开注释。注释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有些注释还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介绍有关典故的出处和提示用典的意思。

    高考中出现的鉴赏古诗词考题,它的注释更具实用性。它除了帮助考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外,还往往暗示诗的内容,或意境或其写作风格。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古代诗词鉴赏基本技法浅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教案3
    【阅读理解】陈涉世家
    课文陈涉世家研讨
    陈涉世家全文翻译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感言
    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的原文译文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文言知识整理…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教案2
    《陈涉世家》教学资料汇集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陈涉世家教案4
    陈涉世家 教案
    《陈涉世家》说课4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示例
    陈涉世家教学内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陈涉世家》复习巩固资料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难句例解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
    《陈涉世家》说课
    《陈涉世家》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片段
    【原文】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赏读
    《陈涉世家》省略句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文言文常用词
    《陈涉世家》典型例析
    《陈涉世家》多音字
    《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
    《陈涉世家》学习要点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优化测控
    《陈涉世家》基础能力测试
    《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电子教材
    《陈涉世家》整体把握
    《陈涉世家》问题研究
    《陈涉世家》研讨与练习说明
    《陈涉世家》教学建议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关于《陈涉世家》注释的三点商榷
    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陈涉世家》选材特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通假字
    历代名家评《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关于项燕之死
    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
    《史记》简介
    司马迁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司马迁卒年及其死因真相
    司马迁写《史记》
    读《陈涉世家》有感
    《陈涉世家》多义词辨析
    《陈涉世家》反思
    《陈涉世家》生字注音
    《陈涉世家》成语及名句
    《陈涉世家》课文赏析
    《陈涉世家》难句解析
    《陈涉世家》词语解释
    《陈涉世家》词语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备课资料卡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的创新教法尝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简案)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关于《史记》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