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涉世家》教学资料汇集
|
教学资料汇集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在適戍渔阳途中,他看到因雨失期而被置于死地的900戍卒是一支可依靠的力量,并充分估计到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愤恨情绪,于是跟吴广商量,确定了“举大计”的方针。他清楚的知道,起义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 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突出的表现在对策略口号的分析上。当时秦二世刚刚践祚,他是靠搞阴谋上台的,而且矫父命杀了太子扶苏,这就引发了秦王朝的内部矛盾,广大人民对秦王朝也更加不满;其次,由于秦灭六国过程中楚国受害最深,所以楚人反抗情绪极其强烈,并且把他们的复国希望寄托在楚将项燕身上。陈涉抓住了这两个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果断的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口号确实掌握了人心动向,起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反秦武装斗争的作用。 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还表现在起义的准备和发动上。在准备过程中,先以置书鱼腹的方式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复兴楚国的希望跟陈胜联系在一起,这就掌握了戍卒的心理,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至于发动起义,关键是要杀死两尉,又要使士兵群众站在自己一边,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表现了陈胜的机智。杀尉之后,接着召令徒属,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后用“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等语来坚定众人的抗争信念,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卓越宣传能力。入陈后,又召集三老、豪杰,请他们出谋划策,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成熟的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反秦斗争的迅猛发展,是和他的倡导分不开的。 本文系长文节选,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应当指出,司马迁对陈胜首事的功劳是充分肯定的,也十分赞赏他的才能,同时又认为他的失败是由用人不当造成的,所以很表惋惜;从这一节文字我们也可以窥全豹之一斑。 关于练习 朗读•背诵 一本文中长句较多,朗读时必须正确掌握停顿,才能把句意表达得明白。试划分下边呼句中该停顿的地方。 1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正确掌握停顿和品味语气的重要性,并通过朗读把每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 1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二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 〔提示〕要领会陈胜所说的话的意图,分出层次,这才易于记诵。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的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不要搞成为背诵而背诵。辨析•比较 三下边每组中的加点字在A、B两句话里的意思都不相同,有的读音也不一样,试解释并注音。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根据上下文辨析词语意思的习惯。 1次:A句中的意思是按次序排比、编列。B句中的意思是停留,这里引申为驻扎,“次所”即军队行军途中的驻地。按:《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2数:A句中的意思是屡次、多次,作副词用,读shuò。B句中的意思是几,作数词用,读shù。 3书:A句中的意思是书写,作动词用。B句中的意思是字条,作名词用。 四熟读课文后按要求填空并回答问题。 1填写下边的空白,使它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复述提纲,然后口述这次起义的发动过程。 (1)起义的导火线是:。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②。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②。 (4)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1)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2)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3)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并杀二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设题目的是提示学生读史要注意某些细节,并通过它们领会作者的意图。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五按要求将下列词、句抄在笔记本上。 1下边的词语古今义是不一样的,要记住。 陈涉少(年轻)时今亡(逃亡)亦死 又间(暗地)令吴广卒中往往(处处)语 将军身(自己、亲自)披坚执锐 2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基本的形式) (2)二世少子也(变格)(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变格) 略。 教学建议 本文教学重点应是,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陈胜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和发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陈胜的形象--一位卓越的农民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再经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能顺畅的背诵指定的段落。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文中有一些难句,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要着眼于句子的整体意思,讲得简单、明白,如“借第令毋斩”就是“即使不被处死”或“即使侥幸过了这一关”的意思;切忌死抠语法,讲得很烦琐。还有一些语句有多种解释,不要全讲给学生听,选定一种能使上下文贯通的即可。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里,应当提倡学生自学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看懂大意后,复述故事情节,讲错了的地方,教师予以纠正,这样就可节省时间,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内容分析和诵读课文上来。 应当教给学生一点读史的常识,但不要作长篇说教,而要用提问的方式。例如本文是陈胜的传记,为什么开头将吴广和陈胜并列在一起?又如在发动起义过程中,为什么要详写“并杀两尉”而略写“为坛而盟”?这两个问题,前者涉及叙史线索,后者涉及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若干类似的问题,如前后照应、历史细节的运用等等。 有关资料 一、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的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被草树包围着的祠堂里,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的提出要逃走,惹他们起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群众。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①,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到达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个两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酂、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1000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二、司马迁及《史记》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优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附史籍资料:①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指司马迁本人)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汉武帝时在雍获白麟),自黄帝始。(节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②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引自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三、几个有关问题的史料 1“天下苦秦久矣” 这句话道出了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苦秦”,指的是秦王朝对广大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后者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秦法: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由此造成土地兼并现象,富者日富,贫者日贫。《汉书•食货志》详细的记载了这种情况,摘引如下: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30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平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无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事见《史记•李斯列传》,摘录如下: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禅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30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请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3“项燕为楚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关于项燕之死,《史记》中就有两种不同说法:①(始皇)二十三年,秦复召王翦,疆起亡,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剪、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以上摘自《秦始皇本纪》) ②(项羽)初起时,年24。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虏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以上摘自《项羽本纪》) 按: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司马贞《索隐》云:“不同者,盖燕为王翦所围逼而自杀,故不同耳。”项燕死的时间,依《秦始皇本纪》的说法为始皇二十三年,即前224年,距陈涉首事15年。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陈涉世家》教学资料汇集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 |
下一篇文章: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