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陈涉世家 >> 正文

 

文言翻译十法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原则上讲,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是从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直译乃重中之重,文言文阅卷讲究采点扣分,意译难以体现。所以我们这里讲文言文翻译方法,主要是讲直译。

下面就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做简单例说。

  1、留(原词保留)。也有的同行用另一字表示曰“抄”。

“留”即保留法,也叫抄录法,意思是在翻译时,有些文字可以一字不改的照抄。一般来说,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专有名词、官名、国号、年号、地名、爵名、谥号、庙号、书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度量衡单位等,可原文照录。

例一:《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划线部分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例二: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古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乔玄南阳何颙异焉。(划线部分是官名或地名,照录不翻译)

例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将赴铙之德兴尉。(划线部分是年号名、时间名、地名、人名、官名等,照录不翻译)

例四:噌洪者,周景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歌钟也(划线部分是声音名、人物名、器物名等,照录不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也有同行把这里的24合二为一的):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一: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 “汝”直接换为“我””你”; “布衣” "黎民” 换为“百姓”即可。

   例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例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这里的“余”“舟”换成“我”“船”

   例四:“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这里的“以”“虽”“乎”换成“把”“即使”“呢”

   例五: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这里的“莫”“至”换成“暮”“到”

   例六:有一老父衣褐。

   这里的“衣”换成“穿”

   例七: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里的“水”换成“游泳”,“而”换成“却”,“绝”换成“横渡”。

   例八;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锐”换成“轻装精锐的部队”。

   3、对(对应翻译):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双音词占绝大多数。我们翻译时,要尽量把文言文里的单音词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

例一:商君佐之。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例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尝”,翻译为“曾经”,“游”翻译为“游玩”。

   例三:是说也,人常疑之。对应翻译为“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4、转(转词意译):

   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这里好像是意译,其实可看着是直译的要求。

   例一;上书乞骸骨:“乞骸骨”翻译为“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例二:一旦山陵崩:“山陵崩”翻译为“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

   例三: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翻译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例四:世无孔子:翻译为“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例五: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例六:坐縻廪粟而不知耻。(直译:白白地浪费粮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可耻。意译:白白地消耗国家的俸禄却不感到可耻。)

   5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式殊异于现代汉语,其中不少句子的顺序与现代汉语有别,因此翻译时就必须把它们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一般来说,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亦称为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句式,都需要我们在翻译时作的语序调整。

   例一: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要调整为 “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例二: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这里的“何为”要调整为 “为何”。

例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要调整为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例四: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要调整为“齐王使淳于髡于楚献鹄”

   例五:惟弈秋之为听 要调整为“惟听弈秋”

   例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要调整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例七:《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之谓”要调整为“谓李将军”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要调整为“于祁连天山击匈奴右贤王”

   例八: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6、合(繁笔简合)亦有同行用一“缩”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这种情况一般不大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例一: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这里可以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例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为互文句,即:“不以物喜、物悲,不以己悲、己喜。”翻译成:“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即可)

   7、分(语意分承)亦有同行用一“扩”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

   例一:朝服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例二:怀敌附远,何招不致?

   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

   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一定要根据语境恰当补出。

   例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补出省略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例二: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补出省略为(庞涓)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例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补出省略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例四:民说之,使王天下

补出省略为:民说之,使(之)王天下

例五:林尽水源。

补出省略为:林尽(于)水源。

例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补出省略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例七: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补出省略为:(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例八:赐之彘肩

补出省略为:赐之(以)彘肩

例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补出省略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十: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补出省略为:每字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

 

   9删(删除省略)亦有同行用一“去”字表述此种翻译方法。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例一:夫战勇气也。这里的 “夫”“也”可以删去。

   10套(套用固定套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

   例一: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下面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就值得我们注意:

    ⑴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⑵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⑶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⑷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留、换、对、转、调、合、分、补、删、套”这十字翻译方法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说明,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我们灵活掌握,综合运用。任何方法,用活了,则大有裨益;用死了,就贻害无穷。

一般来说,要很好的翻译出文句,大体上应遵循以下顺序;

(1)结合上下文,读懂原文大意。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通假、古今异义、活用类词、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特殊句式、特殊说法等)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翻译完毕,要通读译文,看是否顺畅,准确,完整。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陈涉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文言翻译十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教案3
    【阅读理解】陈涉世家
    课文陈涉世家研讨
    陈涉世家全文翻译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感言
    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的原文译文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文言知识整理…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答案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教案2
    《陈涉世家》教学资料汇集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陈涉世家教案4
    陈涉世家 教案
    《陈涉世家》说课4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示例
    陈涉世家教学内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陈涉世家》复习巩固资料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难句例解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片段
    《陈涉世家》说课
    《陈涉世家》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2
    《陈涉世家》课堂实录片段
    【原文】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赏读
    《陈涉世家》省略句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文言文常用词
    《陈涉世家》典型例析
    《陈涉世家》多音字
    《陈涉世家》原文和译文
    《陈涉世家》学习要点
    《陈涉世家》精细阅读
    《陈涉世家》优化测控
    《陈涉世家》基础能力测试
    《陈涉世家》同步练习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电子教材
    《陈涉世家》整体把握
    《陈涉世家》问题研究
    《陈涉世家》研讨与练习说明
    《陈涉世家》教学建议
    《陈涉世家》有关资料
    关于《陈涉世家》注释的三点商榷
    陈胜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原因
    《陈涉世家》选材特点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通假字
    历代名家评《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关于项燕之死
    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
    《史记》简介
    司马迁
    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
    司马迁为何受腐刑
    司马迁卒年及其死因真相
    司马迁写《史记》
    读《陈涉世家》有感
    《陈涉世家》多义词辨析
    《陈涉世家》反思
    《陈涉世家》生字注音
    《陈涉世家》成语及名句
    《陈涉世家》课文赏析
    《陈涉世家》难句解析
    《陈涉世家》词语解释
    《陈涉世家》词语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备课资料卡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的创新教法尝试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简案)
    《陈涉世家》教学实录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
    关于《史记》
    作者是怎样表现陈胜的性格特点的?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