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应只做旁观者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学反思
2005年,我曾在初中语文研讨会上执教过一堂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那时候对于综合性学习感到特别新鲜,但对于它如何上仍是一头雾水。所以当领导布置这个任务时,压力特别大,没有具体的教学模式去遵循,更不知道怎样去操作。当时正值放寒假,开学到执教公开课就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没办法,只好自己先搜集了一部分资料,然后构思了几套方案,等待学生开学。开学后,我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分配任务,明确职责,商量对策。没想到学生们对此十分感兴趣,一个个热情高涨,非要自己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当时我特别担心,他们能行吗?可当时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赌一把了。经过紧张的三天准备,展示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我至今难忘,学生们的展示形式丰富多彩,有模仿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送春联的,当然是关于黄河的,全部出自学生之手,如“三门峡仰韶文化奕奕生辉 莫高窟佛教艺术光彩夺目”等等;有以导游的形式介绍沿黄石窟的,并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有以小品的形式告诫人们树立保护黄河的意识的,表演起来有板有演;还有以小合唱的形式歌唱黄河的,总之,他们展示所涉及的面之广之深是我没有想到的。在此基础上,我又和同学们一起对他们的展示进行了重新取舍与安排,并挑选了两位主持人,把串台词的任务也交给了她们,最后这节课就成了他们的成果展示课,我呢,只是在导入与总结课堂时露了露脸。当时上完课,我真为我的学生自豪,他们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好,很是自鸣得意了一段时间,但同时也有一个疑惑: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师应该是处于什么角色?这样的课堂倒是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那么老师呢,只是课堂上的旁观者吗?
今天听了专家报告,深受启发,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应做课堂的建构者、创造者、生发者。像薛老师上的《桥》这一节大综合课的展示课,教师就不仅仅是幕后操作者,而是适时地相机诱导、启发、评价,既深化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另外,听、说、读、写都得到了锻炼。那么,反思《黄河,母亲河》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固然很精彩,但总归停留在学生的层面上,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及时引导、评价,那么,显然这节课的厚度就会增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