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践灭吴
|
3.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1)教师讲解:“公赐之食,( )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此句省略了主语。 (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两个分句( )里省略了谓语“鼓”。 (3)“壁上小虫忽跃落( )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 以上可知,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 提问:“无乃后乎”中的“无乃”应如何理解? 明确:“无乃后乎?”是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又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可译为“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提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该如何理解? 明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 又例“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再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 使动用法除了上述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 三、结合练习第二题,师生共同归纳“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义项。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二)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知 例 句出 处意 义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国语·勾践灭吴》感觉到 素与副使张胜相知《汉书·苏建传》相亲,相好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败《国语·勾践灭吴》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通“智” 2.复 例 句出 处意 义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副词“又”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国语·勾践灭吴》副词“再”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庄》繁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恢复 3.既 例 句出 处意 义 楚人未既济《左传·子鱼论战》完全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国语·勾践灭吴》已经 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不久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候之难至矣《孙子兵法·谋攻》表并列的连词:“常”或“且” 将军既帝室之胄《三国志·隆中对》既然 4.劝 例 句出 处意 义 果行,国人皆劝《国语·勾践灭吴》勉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说 三曰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 》鼓励 5.遂 例句出处意义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就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勾践灭吴》终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于是 四方无一遂司马迁《报任安书》成功 6.当 例句出处意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阻挡,把守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抵挡 吾闻二世公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应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正当 北邀当国者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主持,执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面对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将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史记·孙子列传》必定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àng)《梦溪笔谈·雁荡山》适当 募有得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说》抵挡 四、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板书设计] 与文种执手相谋 十年图强 勾践 派文种求和于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考教案说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勾践灭吴,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 |
下一篇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