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实教师成长档案,把以前写过的文章又重新加以整理,现上传至薄客,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
新的课程改革的提出,对所有在职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将成为21世纪课改的重头戏,也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在这种严峻的形式考验下,教师应如何更新教学方式,搞好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片面见解。
(一)以生为主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如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可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学习等等。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时,一篇文章内容较多,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对全文内容逐一去学,全部了解。这时,可让学生有所选择。如教学《西门豹》,这篇课文内容较多,学生可对“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三部分进行选择,喜欢哪部分就学哪部分,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就学哪部分。3、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质疑。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在教育教学中,应善于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当谈论到海力布有了宝石后,打的猎物就更多了,分给乡亲们的也更多了。忽然,一位学生说到:“老师,他的行为应受到禁止,他不能随意捕杀动物。”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听到他们的唇枪舌剑,我不禁为他们的关于质疑而兴奋。
(二)以趣引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来。”“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采用各种手段,如“小记者站、课本剧表演、课件展示”,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二年级的一位老师在导入《画风》这一课时,先出示课件,让学生倾听狂风呼啸的声音,然后问学生风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画出来吗?由此导入,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画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中来。
(三)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读,采取多种形式: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等。使他们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中悟情。读到动情之处流泪,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教学《猫》最后一段,通过让学生反复的读,并配上动听活泼的音乐,学生从中读出了小猫的可爱、顽皮、淘气。读出了对猫的喜爱,也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四)以情感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教学的根。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的活动的“催化剂”,因此,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一定要披文入情,用动情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与教师、作者的情感共鸣。
如教学《荷花》一课,师声情并茂地读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陈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中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师戴荷花头饰一边读一边翩翩起舞,然后问:“哪个小动物还想和荷花姐姐说话?”教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有的为荷花姐姐唱歌,有的为荷花姐姐跳舞……,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五)以美育人
儿童天性爱美,审美感受的愉悦,会促使儿童主动地去接受富有美感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学要体现美。教师应在挖掘教材内在美的基础上,采用美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或用简笔画,或配上音乐,或播放录象,借助音乐、美术等直观形式获得鲜明而亲切的美感体验。如教学《海底世界》,可配上简笔画,展示海底物产的丰富,教学《荷花》配上轻柔优美的乐曲,感觉荷花姿态各异的美。
总之,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与“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