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假如我会克隆
教材分析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二组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它要求学生弄明白什么是克隆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克隆什么,然后以"你想克隆什么"为话题,展开想象,说一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得引导学生注意在奇妙的想法中要注意有益于人类,即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科学道德意识。
学生分析
经调查发现学生对科普知识阅读不感兴趣。他们认为科普知识费解就不去光顾,在平时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关于自然科学类的书极少。在调查他们课外喜欢做什么事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深入了解家长得知:随着电影、电视、录象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冲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转移,有的迷恋电视节目;有的迷恋电脑游戏,上网聊天。事实上,有不少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让家长不知所云。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地变化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认识问题。因此,这次的口语交际的指导,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从何入手,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怎样能在学生中培养他们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关注科技发展的愿望呢?这是口语交际课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学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克隆技术"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科普知识,激发他们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想得是越奇妙越好。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
2、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既要想法奇妙(想象力丰富而又独特)又要有益于人类(要以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培养学生具有科学道德的意识(从小要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抓住要点,简要叙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要注意语言美。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克隆技术的录像片段。
2、《西游记》主题曲,《西游记》片段剪辑。
3、录制相声小段——《克隆技术威力大》。
4、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摘录有关克隆的资料,通过阅读,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交流资料。
1、启发谈话,播放课件。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 (学生自由畅谈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等,是啊!这是多么神奇!下面我们来欣赏《西游记》中的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孙悟空可真是神通广大,他只要拔一把自己的毫毛就变出了学多小孙悟空协助自己降妖除魔在大闹天宫中他只要把金箍棒往空中一抛就可变出许多金箍棒,他还能变成三头六臂,多么神奇而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其实用现代的眼光看,它很像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克隆技术吗?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资料,谁愿意来说。
(教学策略--启发谈话,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资料,了解"克隆"。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图文、音像等;让学生加深对克隆知识的了解。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使学生明白克隆技术的含义以及克隆技术的成就。) 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已介绍了很多国内外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了解了克隆知识,明白了克隆技术的成就。那么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想克隆什么呢?先来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明确要求,自主准备。
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出示投影动片,开拓思路)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思考:假如你会克隆,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
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于人类;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谈话引导、启迪思维(假如你会克隆,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假设的推测要有理有据,过程要充满情趣,想好后自己说给自己听。)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课件:小组交流须知)
1、四人小组组织交流,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于人类,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2、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合作伙伴可以是要好同学,也可 以是在场听课的老师)。
3、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突出;想象是否奇妙,是否有益于人类。)
(教学策略--通过协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扩大型互动等多元互动,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美的语言有条理,用适当的语气、语调与对方交流。)
四、看、听、说、评、议。
出示利用克隆技术危害人类的一组课件--1、克隆假币2、克隆报废车3、克隆橙汁4、克隆以大猩猩为脸谱的名人等,让学生自由评说,从而明白:当我们掌握克隆技术后,要用它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
播放相声小段——《克隆技术威力大》品赏。(选择典型范例,引导集体评议。)
(教学策略--"情境"来自生活,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深化认识,激发情感,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讲观点,摆事实,以理服人,最终让学生明确一些不能克隆人的道理。)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把《 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带回家与家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展示课件-——观看他校开展克隆兴趣小组的活动。
3、引导同学们按照兴趣一致的结为一组开展克隆兴趣小组的活动。 活动小组为:园艺、医学、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学策略--以本课学习为契机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科学道德意识。)
六、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训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在追求形式上的千变万化时不能离开了这个"宗"。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这课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创新:
1、课前准备时引导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查找、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为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资料、构思评议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3、关注口语的评价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成正比。从教学过程师生的评价来看,我们更重视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尽可能挖掘学生口语交际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树立信心,在今后的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是五年级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本节课的难点一个是要初步理解克隆这种技术,二是发现生活中有等于改进的问题,发挥想象运用克隆技术解决问题。但注意发挥克隆的正面影响,避免负面影响,立意要注意科学道德问题。 教学中老师由〈西游记〉孙悟空在与敌人做战时可以拔下一根汗毛变出千千万万个自己引出克隆技术,组织学生交流关于克隆的资料,然后谈话交流“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最后组织小组内交流:“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作用?”班内再交流,教师小结。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有: 1、思路清晰,从理解题目—生活中发现问题——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学生的思维逐渐地活跃了起来。 2、老师的指导到位,如在学生交流中思路不够宽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像老师提示“沙尘暴”问题。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条理、体态美,声音宏亮等等交际的常识。 我感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的立意不够积极,多数人想克隆一个自己或者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干活的人,想法比较自私。只有几个人想到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克隆人体器官用于移植。分析原因我觉得是在介绍克隆这种技术时,学生资料少,老师也只有文本资料,学生对这种技术理解不全面。教师应在介绍这种技术时补充指出这种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明确告诉学生在立意时要注意发挥克隆技术的正面作用。这样就不会在后面出现大的偏颇了。 此外,我觉得关于小组交流老师应细指导一下,有的小组停留在七嘴八舌状态,你一言他一语,学生按一定条理说一段话没有得到锻炼,所以后面班内交流时,效果不太近如人意。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题目: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2、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既要想法奇妙(想象力丰富而又独特)又要有益于人类(要以人类的和平与健康为最高准则),培养学生具有科学道德的意识(从小要做个道德高尚的人)。抓住要点,简要叙述,表达要生动具体,清楚流畅。3、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认真倾听,恰当评价。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克隆的图片。2、学生搜集关于克隆技术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话题
1、 启发谈话:
同学们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拨下一根猴毛轻轻一吹变出无数个一模一样的猴子帮助自己降妖伏魔,多神奇呀!当然这只是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复制自身充满了幻想。而这一幻想却在今天变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2、 交流资料了解“克隆”
(1)、代表交流。(2)、师生交流。
师:对于克隆技术你们了解多少呢?上周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什么是克隆?当今世界有哪些克隆成果、及应用范围)
师: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将克降技术理解为科学家利用动物或植物的一个组织细胞生产出大量相同的生命体,这是一种无性繁殖的生殖方式。
师:说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生产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就叫做克隆呢?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有生命的才可以克隆,没有生命的只能是生产、加工、或印刷、复制)
师:还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学生交流克隆成果)
师:想看一看吗?(出示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么多的克隆成果,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克隆技术太神奇了,我也想克隆)
师:这门技术的确很神奇,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拥有了这门技术,你想克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口语交际课:
板书: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