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而退,终表之世。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 学科网 学科网 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学科网 学科网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莸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后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表以为怀贰,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众皆恐,欲令嵩谢。嵩不动,谓表曰:“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表怒不已,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评曰:刘表,有威容,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选自《三国志?刘表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亦合兵军襄阳 军:驻扎
B.若不然,固将择所从 从:顺从
C.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 举:举荐
D.欲令嵩谢 谢:谢罪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表“外宽内忌”和“好谋无决”的一组是
A,①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 ②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B.①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
C.①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 ②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D.①陈兵见嵩,持节将斩之。 ②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傕、郭汜为了拉拢刘表.就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
侯,天子也都默许了这一任命。
B.刘表先是打败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军,又和北方的袁绍联合。然后又向南攻占了长
沙、零、桂等地,占据了汉南广阔的地区。
C.韩嵩曾劝说刘表归附曹操,并且劝刘表让刘表的儿子到曹操那儿做人质,因而被刘
表猜疑,差点儿招致杀身之祸。
D.韩嵩的谋略.刘备的才干都没有受到刘表的重视,这些人不被重用正是刘表决断不
力,对他人疑神疑鬼的具体表现。
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Ⅱ卷(四大题,共120分)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敌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 答:
(2)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答:
l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州歌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自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写于南宋灭亡,诗人作为元军俘虏离开临安,坐船北上途中。 (1)诗歌第一句中的“望”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大江东去水悠悠”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写到了“大江东去”,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为什么?(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2) 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去时里正与裹头,_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前 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靠在路旁,不知它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 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后来, 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改变。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新鲜刺激。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于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 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以来,便留下了无数迷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霜,一路劳须,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并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就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 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因为,即便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池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仍然行走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艰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着,把一车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铠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营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他们的心情就一定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 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中国的古代诗歌, 有许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