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 邹韬奋。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付林)、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后感:
3.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人的经历、创作、贡献。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 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包含的感情。 4 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说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课文的重点知识、关键内容。 2 讨论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出其中包含的感情。 3 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说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教学模式或方法: 自主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