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讨论,研究小组确定了活动主题范围:关于我校中午不回家学生就餐情况的调查。
我校学生居住地分布较分散,许多学生居住在北站周边、王家沟、三坪农场、八钢地区等,家校距离较远,中午不回家吃饭。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关系,中午不能照顾到孩子的饮食,孩子只能在外就餐。基于上述两种情况,我校学生中午在外解决午餐的现象较多。
这部分学生有多少呢,我建议先做一个详细统计,范围包括全校三个年级的35个班级。组员们进入班级统计一周以内有三次以上中午不回家的人数。结果很出我们的意料,全校有约38.6%的学生中午不回家吃饭,九年级这种现象最多,4班51人中有39人中午不回家。这个调查让我们看到了这主题活动的普遍意义。
接下来的问题是:研究什么?最终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活动小组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初中阶段正是进入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午餐相当重要。午餐的卫生也是必须重视的。最后达成共识,明确了两点:一是以午餐场所的卫生和饮食品种的营养为研究内容。二是为中午在外午餐的同学找出最卫生、最实惠、最营养的场所。还有就是让大家知道外出就餐时如何选择卫生、营养的饮食。
二、说活动
(一)制定活动计划、明确任务分工:
四个小组人员认为,我们的调查人群仅限于我校的学生,因而,调查的就餐点也应是在我校附近的、我校学生较集中的场所。通过实地观察,确定了五个调查场所:乌西第二乘务公寓、杰燕凉皮店、宝利炸鸡外卖店、金粒来蛋糕店、路边小饮食摊点。确定走访对象:中午在外就餐的学生、相关学科的老师、校医。
调查范围不大,调查对象确定,活动目标明确,所以,大家决定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工作,制定了一份细致明确、易于执行的活动计划。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在组长赵文静的组织下,明确了每个人的具体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