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强化熏陶
|
查询高中教案说课的详细结果
|
王哲红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叙述了圆明园的辉煌及毁灭,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教育我们要牢记我国近代这段屈辱史,振兴中华,反对侵略。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洗刷百年耻辱,本课的教育意义尤显突出。
为了教好本课,我们提出两种方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方案的思路: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帝国主义的罪行,进而从内容领悟中心思想,同时由中心思想探究文章的内容安排,渗透本组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三个句子之间的联系。
讨论:圆明园的举世闻名表现在哪些地方?(板书找出的重点词语:举世闻名、圆明三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简图示意,讨论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本段段意的重点句子,读一读,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圆明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这句话概括了本段段意,“不仅……还”说明圆明园集中了中外建筑艺术的精华。)①找出写民族建筑的句子读一读,画出重点词,想一想:哪些是民族建筑,园中的民族建筑有哪些特点?
②观察插图,简介“西洋景观”。
找出重点词并板书:
③指导感情朗读(感受建筑艺术,赞美建筑精华)。
(3)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重点词句,讨论:哪些是“历史文物”,为什么说是“最珍贵”的?“博物馆”与“艺术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圆明园既是最大的“博物馆”,又是最大的“艺术馆”?(本段重点句是:“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起过渡作用。圆明园中珍藏的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物精品----博物馆;反映的是上下几千年各朝代的灿烂文化----艺术馆。“最大的”----数量空前之多、跨越年代悠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赞美昔日圆明园的灿烂辉煌。
2.认识帝国主义的罪行。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把写圆明园毁灭的句子找出来,想一想帝国主义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①掠夺;②破坏、毁掉;③销毁罪证、放火烧园)(2)出示课后习题2第(2)小题三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伺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将圆明园中所能拿、能搬的文物和珍宝全部掠走;的确掠不走的也不放过,想怎么毁,就怎么毁。侵略者是多么的贪婪、野蛮、残暴,圆明园被掠夺、糟蹋,满目疮痍。)(3)指导朗读,想象侵略者闯进圆明园肆意横行的情景,控诉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二、前后联系对比,领语文章中心
1.画出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日期,记忆,说说这是两个怎样的日子?(是圆明园被毁灭的日子,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日子,是中华民族耻辱的日子。) 2.引导看插图,回顾二、三、四自然段,对比残垣断壁与昔日辉煌,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意思,从中领悟文章的思想。(侵略者掠夺的是中华文明古国最珍贵的文物和奇珍异宝,这是一笔无价之宝;毁掉的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的毁灭,无论是对祖国,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这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旧中国的屈辱史,反对侵略,振兴中华。) 3.根据板书,帮助学生疏理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探究作者选材,学习写作方法
浏览全文,想一想,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围绕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作者先从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园中珍藏三个方面详细记叙了圆明园的辉煌,再具体记叙了圆明园的毁灭,将昔日的辉煌与残垣断壁进行对比,从而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教育我们要牢记旧中国的屈辱史,反对侵略,振兴中华。)第二种方案的思路:利用文、图内容的强烈对照让学生认识英法联军的罪行;组织自学、提供适当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强化情感薰陶。
一、从图入手,形象感知
课文插图画的是圆明园毁灭后西洋楼的一片废墟。史书记载,西洋楼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蒋友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的,是圆明园一处西洋景观。从图中我们只能看到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飒飒作响,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此环节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利用图像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为形成图、文内容(景物)的强烈反差打好基矗二、引导自学,理解内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及园内构成情况、建筑特色、历史文物,分别突出“宏大”、“优美”、“珍贵”三个特点。每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相同之处,即先具体介绍有关情况,再写出作者的感受(或评价)。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别抓住三个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作者之所感),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进行自学、讨论。三个问题是:1.为什么说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2.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觉?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师可提供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关于“园林”的基本情况(文字资料):“圆明园位于海滨以北二里的地方,包括圆明、万春、长春三园。康熙年间开始修建,雍正时进行了扩建。乾隆皇帝尤其爱好山水和游玩,他到江南去过六 次,看到奇峰异石,就命人搬运到圆明园内。搬运不动的东西,就叫能工巧匠在圆明园仿造。乾隆以后,清朝历代皇帝仍然不断下今对圆明园进行修饰和扩建。
国内的风景日新月异,越来越美,形成一个周长二十华里,占地五千多亩,四周有澄怀园(今东北义园)、蔚秀园、承泽园、朗润园、勺园(现在都为北京大学校含)、近春园、熙春园(现为清华大学)、一亩园、自得园(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清漪园(即颐和园)、静明园(即玉泉山)环绕的巨大的园林建筑群杰作。”
关于“建筑群”,教师可搜集有关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建筑物及景点特点,从而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田园风光”、“诗情画意”等重点词语意思。
关于“文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年代之长、物品之多、价值之贵三个方面去理解。
在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后,教师[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中教案说课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强化熏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苦柚》教案 |
下一篇文章: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