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四、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个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10分)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五、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8分)
员工
|
总经理
|
副总经理
|
总门经理
|
普通员工
|
人数
|
1
|
2
|
5
|
32
|
月工资/元
|
8000
|
6000
|
4000
|
2500
|
(1)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 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六、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次)(10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李欣
|
152
|
155
|
158
|
160
|
157
|
159
|
162
|
165
|
165
|
167
|
刘云
|
153
|
154
|
159
|
155
|
160
|
164
|
158
|
162
|
160
|
165
|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最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如下统计图。(9分)
(1)根椐统计图,你能判断明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水果的生长期为5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八、某地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03年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16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75
|
80
|
62
|
45
|
53
|
42
|
38
|
46
|
35
|
32
|
37
|
30
|
B
|
30
|
40
|
38
|
42
|
45
|
43
|
46
|
39
|
42
|
50
|
43
|
52
|
(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总销最高?
(2)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哪种更合适?为什么?
(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九、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平时50m短跑训练的平均成绩(单位:秒)
(8分)
一班:8.8 8.2 8.4 8.5 8.6 8.4 8.3 8.1 8.3 8.5 8.6 8.7
二班:8.5 8.3 8.4 8.5 8.3 8.4 8.3 8.4 8.5 8.4 8.4 8.4
(1)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用哪组数据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m往返接力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
十、某地区1980~2000年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如下图年示。(8分)
(1)每年人均食品支出各占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2)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 找次品(一)
学习内容:课本134页例1
学习目标:
1、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多样性。
学前准备:5瓶一样的药片,每人一个天平。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天平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这里有5瓶药,其中一瓶少了一片,设法把它找出来。动脑想一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试试看几次可以找到次品?
三、现在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要解决,只是我们没有天平可以称,而是要靠你运用推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6筐水果,有一筐中少了几个,找出这一筐。
如果又有7筐水果,有一筐中少了几个,你能找出这一筐吗?
四、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还有那些疑惑?
五、自我检测
1、1箱饼干有8盒,其中有7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3块,如果能用天平,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2、你能把5包瓜子中其中的一包质量不同的瓜子用天平找出来吗?
3、有5袋加碘食用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用天平至少称几次能把它找出来?
找次品(二)
学习内容:课本134页例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学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学习过程:
一、大家现在已经比较熟悉怎么从5个或6个物品中找出次品来。如果物品的数量增大,还能找出次品吗?找出次品的过程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呢?
1、假设有9个零件,其中一个为次品(次品较重)。至少要多少次才能找到次品呢?你想到了那些方案?哪个方案更好一些?
2、观察实验记录,你能发现什么?
3、如果零件是10个,11个……应该怎样称?
4、做一做
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令有一瓶是盐水,比其它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二、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还有那些疑惑?
三、自我检测
1、有15袋白糖,其中的14袋都是400克,另一袋少一些。用天平最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出这袋糖?
2、有30个零件,其中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3、有90多个鸭蛋,如果装进12个一排的蛋托中,都能正好装完。你知道有多少个鸭蛋吗?
4、有9包茶叶,其中有一包略少了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包茶叶?
5、有29瓶同样的水,往其中1瓶中加了一些盐。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加盐的水?
四、扩展应用。
芳芳和妈妈今年年龄的和是37岁,5年后芳芳比妈妈小23岁,芳芳和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第七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 仔细想,认真填(10分)。
1、有3瓶水,其中2瓶质量相同,另1瓶是盐水,比其它的水略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需要称( )次才能找出这瓶盐水。
2、三(4)班有43人,参加音乐组的有23人,参加美术组的有15人,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10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 )人。
3、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 )情况。
4、4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解决问题。(每题10分)。
1、有5袋加碘盐,其中一袋不是500克,其余每袋都是500克,用天平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袋份量不足的加碘盐来?
2、小红妈妈买了10袋牛肉,其中有一袋份量略少一些,其余11袋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才能找出这袋牛肉呢?
3、有15枚金币,其中一枚是假的,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假的金币比真的金币轻一些。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把假金币找出来?
4、有一袋豆奶粉内装12包,其中一包质量轻一些,其它质量相同,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找出这包豆奶粉?
5、5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年龄的8倍,孙子今年7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6、一个班有40人,有30人做完了语文作业,有27人做完了数学作业,这个班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7、第一组的同学都在做两道思考题,第一题做对的有13人,第二题做正确的有10人,两题都做正确的有8人,两题都做错的有1人,第一小组共有多少人?
8、李明和王华有画片28张,李明给王华3张画片后,李明和王华的画片就一样多了,李明和王华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9、5年前,姐姐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4倍,今年姐妹俩的年龄和是40岁。姐姐今年多少岁?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案 ”使用说明(学生版)
“学案”教学是我旗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广泛研讨论证后形成的具有翁旗特色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的载体,是师生研讨的平台,它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现将学案的使用作简要说明。
一、“学案”的设计理念。
“学案”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学案”的基础环节及设计意图。
“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学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应用拓展的基本设计内容。
学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是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习体会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一、两个针对行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
自我检测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自我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
“自我检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2、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应用拓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学案的空白处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的记录。
3、在学案的最后写出学后记,简要记录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五、“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1)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已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学案”时坚持三个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学案”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预制、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