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继明创作资料
|
态,做出心理学和人性方面的认知,有的还想作为集体无意识来研究,这就变得很新鲜,难度也很大了。 ……这篇小说除了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得好,对人物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微妙,杨树投毒的那个夜晚的氛围,其人的心态,醉酒后那种无畏与惊惧交织的复杂心绪,都写得颇有分寸感,显示了作者长于分析的笔力。 (摘自雷达《不回避姿态与文化体验----近期小说述评》) 当陈继明写《寂静与芬芳》时,有一种光芒,有一种气味笼罩着他,那是对大地的敬畏和谦卑,是体会生命时的深广感动,所以,“死”被他写“悲辛交集”,终归于烟波浩淼的宁静。“中国之美”永远有待于我们重新发现,就像陈继明在深厚的本地经验中领悟和表现“生死”。这是一种纯粹的诗性,实际上,小说中诗性的日渐匮乏是一种缓慢发生的,但似乎是无可救药的趋势,这关系到文化气质的变迁,感知方式的变化,当然也涉及我们的小说理念中某些因素的消长兴替。 (摘自李敬泽1999年4月6日《文艺报》之《98短篇小说随笔》) 陈继明的小说《一棵树》讲述了一们老人与一棵沙漠中的老树的故事,朴素的表达跃人眼目。人树生命相系到如此地步,而这种生死联系又出自“60年代人”之手,让人惊异之余也深感安慰。……然而以文学的方式说“不”,不是口号,不用概念,其声也微,却以活过来的生和入梦的幻象说着理想。这个理想比之轰烈的现代化进程也许微不足道,然而文明的发展是否就必以自然的退场作代价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更关注陈继明这样的有着朴素爱心的作家的原因,尽管初看不打眼,没有市场要的锐气,或者用来邀宠的激烈,但是总有一些东西在里面,说着抵达或者抵抗,长久以来,这个“说”不扬声,不哗众,却仍然有人听到,就是人听不到,也还有树们草们听到。是他们的沉默坚持完善着我跟从的执拗,一个合格的作家不可能是心灵枯萎满目残壁的人,他一定得是一个内心长有芳草的人。今天小说里充实太多的智慧与批判,但是天空大地不见了,在知识之上我们应建立更高的境界和标准。这是一份不独个人的东西,是一分不独关心人去宿命地关于人的信念。 (摘自何向阳2002年4月21日《人民日报》之《小说里的自然》) 陈继明的《粉刷工吉祥》当然是一篇同情弱者的小说,但我想这不仅是个同情弱者的问题。陈继明其实在展示着在合法性道德语境下人的本性的彻底丧失。小说写到吉祥被保安强行灌醉后,又扒掉了他的裤衩扔在臭水沟里,吉祥醒来后赤身裸体在楼里一家一户敲门找寻自己的衣服,这个读来让人心里颤栗的场景可能隐含着一层象征意义在内,吉祥被剥的不仅是遮羞的裤衩,还有保护他精神的道德外衣,所以,我们对吉祥,千万不要慨然地学着鲁迅的姿态,说这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怎能轻易地责怪吉祥不争呢? (摘自贺绍俊2004年《文艺报》之《亲情的程式化》) 陈继明的短篇小说《冰儿》(《长城》2005年第四期),直接将人物放置到希望与绝望之间搭建的钢丝上艰难行走。小说大的故事框架让人联想到电影《本能》,不过传达的主题内涵却是陈继明个人的,这是这篇小说的可取之处。父子两人和冰儿之间构成的那种危险关系应当说更适合“先锋”和“实验”的路径,但作家却让三个人物在这场危险游戏中各自都来了一次真情告白,而这种情感表达的交融度,最大限度地消释了情节设计的人工痕迹,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也可以见出作家本来具有的真切的表达欲望。 (摘自閰晶明2005年《小说选刊》之《希望,就是一种寻找》) 陈继明的短篇小说《寂静与芬芳》中的老人就是在一种静寂的氛围中,沉入了对往事、对故人的思念中:“他坐在浓荫下的一块青石上,抬头静静端详眼前的村庄、山、水……阳光漫无边际,几只麻雀在阳光里忽高忽低地飞来飞去。……他静心听苍蝇的声音,他觉得苍蝇飞翔的声音是极度美妙的,像一种稀世的不为外人所知的音乐……有时候他甚至会被这种音乐深深感动,甚至还会禁不住双眼湿润起来。”这是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叙述策略。作者通过细致而耐心的叙述,写出了人物在宁静的氛围中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写他对救过命的恩人、对最好的朋友、对死去十年的老伴的怀念,事实上,这是他在自己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对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最后一次庄严的清点,随后,他在由自己对小孩子的“惩罚”引发的笑声中,突然倒地,离开人世。老人的死亡,本来是个正常而自然的事情,但作家的叙写却赋予了这死亡以不平常的性质,传达出一种复杂的人生况味和哲理意味。 表面上看,陈继明的相当一部分小说的情节性要强一些,也显得要闹一些,事实上,即使是在这类小说中,陈继明关心的依然是如何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或者换句话说,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继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继明创作资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陈继明新作《一人一个天堂》引起强烈关注 |
下一篇文章: 陈继明作品片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