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继明创作资料
|
阳光下安详地清洗着先人的遗骨,这时已经没有仇恨,只有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的肯定。 (李敬泽,01年10月25《南方周末》) 生活在偏远宁夏的陈继明,只是近来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写作之余陈继明,将意味着一种坚忍和沉默。但是,金子总会发光。也许陈继明正因为“寂静”才格外“芬芳”。寂静也是一种力量!《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是篇比较出色的心理现实小说。它把犯罪成因的揭示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而远高于同类题材的小说。无论写农村还是写城市,陈继明的小说都能从中体现与西部文学传统的传承关系。 (冯敏,《中华读书报》) 读陈继明的小说《节日》时,感到作品遍布沧桑。小说通过龙助妈的生前好友举举妈的意外死亡,道出了龙助妈在生死之间的那种独特感受。在意义的空白处,是生活悖论的一面,这篇小说写的很成熟,显示了陈继明写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才能。这是一篇用诗意捕捉瞬间的小说,全篇无一句诗,却以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把问题指向了终极。 (冯敏,《文艺报》《来自西北的意义充盈的新生代》) 在《寂静与芬芳》(《人民文学》1998年第5期),大限将至的老人倾听着天地间的寂静,寂静渐渐转化,成为“一种由熟悉的气味,一种由成熟的麦子的甜味儿、晚归的牛羊的腥味儿,以及天地间一些不知名的怪味儿混合成的芬芳”,“这气味是神秘而亲切的,是由来已久的,含着一些确切的召唤和一些莫名的暗示”。 那是由生命的高贵而生的深广的感动,面对大地的敬畏和谦卑。所以,“死”不约而同地被写得“悲辛交集”,终归于烟波浩淼的宁静。 (李敬泽,摘自文艺报《两棵树,在远方》) 陈继明的小说人物,大多是平民百姓。他描写他们的生活、命运、离合悲欢,无论对幸福的渴求,还是在苦难前的坚忍,都是一种人生境界。这些小说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作者舒缓的语调的叙述下,却有一种非常亲切的平凡生活的魅力。 陈继明的叙事风格轻松自如,语言文学精致、有灵气。他的小说有诗的神韵,我想这和他从写诗进入文学创作有关吧。可以看出他写作力求摆脱俗套、追求富有美感的表达,这是他作品中总的精神趋向。 陈继明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也写城市题材的小说,但在创作心境上却不尽相同。他出生在农村,对童年和少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叙述那些发生在农村的故事,极富地方色彩,而西北大地有厚重的历史传统,淳朴的民风民情,深厚的人性,他追求在平凡静默的日常生活中,书写灵魂的美丽和沉重。这些小说所表现的农村人的生活和历史,有作者赋予的浪漫想象,韵味悠长,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温暖的情绪。 (张凤珠,摘自短篇小说集《寂静与芬芳》《序》) 陈继明的《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从心里学教师内心的一闪念写起,到犯罪事实的形成,这个心理转变过程描写很细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给我一种生命、生存极其艰难的绝境印象,到最后我发现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老人。他写出了一个人学上的健康生命。这样的作品不仅提升了中国小说的艺术价值,也提升了小说的人文价值。我在陈继明等人的身上发现了他们表现美的能力,这不仅是文体上的能力,也是精神上对美的信念。 (李洁非,2000年9月14日 《文学报》) 陈继明最大的特点是在不动声色中写惊心动魄的东西,如《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写环境,又写到人,把人性中的恶揭示得淋漓尽致,不著一字,尽得沉重。 (牛玉秋,同上) 陈继明的文风是冷静客观的,甚至是克制的,他常常会故意把戏剧性降到最低点。 (张贤亮《比飞翔更轻?序》) 西北有大音,陈继明的小说醇厚,朴素,有一股清新之气。 (陈思和《一人一个天堂》封底) 我读到了一个罕见的好短篇,就是《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它堪称是研究当前社会心理,或者说研究最近期的“集体无意识”的佳作。我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少见的心理小说才推崇它的。其实,这些年心理小说还是有一些的,但多侧重于纯粹的心理分析,故意把时空搞得很模糊,人物故事也不知发生于何时何地,总是笼上一层神秘的雾幔,好像在用小说的形式解释着弗罗伊德或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一篇则不同,它的现实感极强,作者试图对当前用理性不易说清的某种社会心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继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继明创作资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陈继明新作《一人一个天堂》引起强烈关注 |
下一篇文章: 陈继明作品片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