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继明 >> 正文

 

陈继明创作资料

。并没有哪个同龄作家足以让我仰视。
    七十年代作家呢?
    接下来你还要问八十年代作家吧?我就一起说了。他们还小,能玩的就是才气,就是未被污染的直觉,就是最肉体最鲜活的那点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可爱有趣的程度,远远超过他们的父兄。他们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老一辈作家的呆气。不过,当他们也成为“父兄”这一辈的时候,情况也难说。
    呆气?这话怎么讲?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小说,整体上呆气十足。文学,总是不那么干净,总是被伪君子和下流坯所利用。听听下面这些题目:《中国式离婚》、《有了快感你就喊》、《拯救乳房》、《国家公诉》、《省委书记》、《动什么别动感情》――这样的题目,作者想干什么,不是一目了然吗?这些人,何曾有一刻忘记过奖状和版税?
    什么样的文学才算干净?
    地摊文学,也比上述作品干净。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什么样的文学才算干净――你这是将我的军呢。如果非说不可,我只能说,像海明威、川端康成、福克纳、马尔克斯、亨利?米勒、马格丽特?杜拉斯那样写作,才算干净。你发现了吗?当我们用“干净”这个标准谈论这些作家时,问题变得十分严肃起来,并不像是在开玩笑。也许,可以用“干净”讨论一切问题,比如死亡,拜伦和普希金的死亡是干净的。再比如足球,中国联赛的足球是不干净的。
    话题越来越沉重了,让我们谈些轻松的内容,还是回到你本人的创作上来吧,你自己认为,你最好的作品是哪一篇?
    我总是认为,我刚刚发表的那一篇是最好的,就好像生了很多孩子,刚生下的那个,还和母体息息相关,最让人疼爱。超过三个月,我的任何作品都羞于拿给人看。其实我更同意本雅明的那句话:“已经完成的作品的份量,远比正在写作中的断章残篇轻。”不断地用新作弥补旧作品的不足,这是作家的基本命运。
    你是一个悲观的人吗?
    每天凌晨起来,我都需要打起精神。当我从睡梦中醒来,哈欠连连,头发乱乱,脸上蒙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污渍时,我觉得,活着毫无希望,满心惆怅。好在我有女儿,我需要为她打起精神,装得很乐观很向上,很父亲。
    你最近好像有些深居简出,手机也不用了?
    也许最近我才看清,自己需要什么了。
    恕我直言,这是不是老化的象征?
    不,是进入中年的象征。
    正在写的作品是什么?
    题目叫《忧伤》,一个中篇,一个在生活中受过伤的男人,突然有个欲望,想遇到一个面容忧伤的女人,于是四处寻找,到处都是笑容或者眼泪,却没有忧伤,无计可施的时候,意外想起大学时代的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女生,于是设法打听到她的下落,暗访她现在的生活,不小心陷入一个未曾预料到的状态不能自拨。
    现在写作,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现在写作的时候,少了以前的一种“蛮劲”,似乎不容易下笔了。我觉得,这是个问题。有蛮劲多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现在,总要磨蹭够了,才会动笔。人到中年,年轻人的那种蛮劲看样子也不能少。要么,中年真就相当于老年了。所以,人到中年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持续的创造力”,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你好像更喜欢虚构?
    刚才说了,我不相信现实比创作更精彩,所以,我喜欢虚构。我的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虚构。我唯一不太依赖虚构的作品是《骨头》,但它成为一篇小说的核心秘密还是虚构――“父亲”临死前,告诉儿子,讲了一辈子的悲情故事,其实是掺了假的。造成家毁人亡的一部分根源在自身,而不全在对方。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这一点是虚构的,正是这一点使我有冲动写这篇小说。李敬泽和王光东,喜欢的正是这一点。李敬泽谈及这个作品时说:一切严肃后面都藏着诡吊的成分,有可能是精心包装过的(大意)。王光东说:这篇小说写了精神追求的苦涩和悲凉。你看,虚构,就像给僵死的材料吹了一口仙气。不过,应该承认,那些材料,使这篇小说变得更结实更可靠了。
    关于真实和虚构,可以多谈谈吗?
    我想了想,我经历过的东西,百分之九十没有被写进小说。而我的很多小说,读者认为,写的是真事。这很有意思。在我看来,真实性只是小说的一个基本手段而已――把假的东西写得像真的,这只是一个手段。我见过很多小说,真实得掉渣,然而,当真实成为唯一的东西时,一部小说被压垮了。真正的小说,你还必需让读者意识到,它是假的。比如,谁相信,博尔赫斯、卡夫卡、卡尔维诺的小说是真正发生过的?从第一句话开始,作者就从语气上告诉你,这是一篇小说,而不是传记或报告文学。让我们听听《圣经》的语气,“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我们明知道它是假的,可我们喜欢看,我们被言说的魅力吸引过去了。如果换一副语气呢?不可设想。再看《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这个人物身上充满虚构的光辉,米格尔?塞万提斯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写现实感很强的家长里短?为什么不写一个疯颠的骑士被世俗力量压垮的故事?再看看鲁迅,“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在这里,鲁迅显然“偷换”了概念,前面说的是把心肝“用油煎炒了吃”,后来换成了“吃人”。但是,正是这“偷换”使《狂人日记》有了精神基础和虚构动力。而全文那亦真亦幻的语气,实在是一绝。我们用所谓的“现实主义作家”来套鲁迅,是断断套不进去的。由此看来,和创作的真实情形相比,“现实主义”这顶帽子太侷促。我们的小说也许正是被它缚住了翅膀。总之,我认为,“真”是小说存在的基础,同样,“假”也是小说存在的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这个意思,也许有更恰当的表述,先说到这儿吧。
    你如果愿意,可以接着谈下去。
    事实上,我内心更愿意认为,博尔赫斯、卡夫卡、卡尔维诺这些人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小说是对人类精神和梦想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继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继明创作资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